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旱地行舟(2 / 2)

薛衛東聞言同樣苦笑著搖了搖頭,眼前的這條明顯能夠並排走十幾人的超寬距鐵軌,實際上是總部近些年構建的“旱地行舟”計劃的重要設施。

全長352公裏,幾乎橫貫了整個柴達木盆地沙漠地區,但整套鐵軌並非隻是單純的直線,而是在兩處地方形成了兩個半徑極大的轉彎,從高空俯瞰就如同S型的蟒蛇,匍匐在茫茫的沙漠之中。

看似平平無奇,但這兩個彎道卻是海軍方麵根據多年的大型航空母艦海上S型機動軌跡等比例複刻出來的。

也就是說,大型航空母艦在海上進行緊急機動規避的彎道弧度、角度和距離是什麼樣,這條鐵軌就修成什麼樣。

既然如此,那在鐵軌上行駛的裝置也就不言而喻了,自然是是一款與大型航空母艦幾乎等比例的靶標模型。

不然整個計劃也不可能稱作為“旱地行舟”,就是因為在這片沙漠上走的東西真就是一條船,一天跟真事航母大小相差無幾的大船。

至於作用,也不用多說,就是為了試驗反艦彈道導彈。

按理說,這樣重要的試驗最好是放在海上,畢竟是反艦彈道導彈嘛,不打船終究名不正言不順。

可問題是海軍根本就提供不了萬噸以上的大型船舶來模擬航空母艦,沒辦法,過去許多年海軍的家底兒實在太薄了,近些年到是逐漸好了起來,但長久以來的問題依舊影響至今,,就比如說靶船的問題,海軍自己訓練都不夠用,就別說提供給其他科研任務了。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海上試驗的保密性並不好,畢竟海上往來的域外船舶和飛機很多,不少能力強大的平台隔著數百公裏就能把導彈的各項數據調查的明明白白,這對反艦彈道導彈來說並不是啥好事兒。

在疊加成本方麵的因素,於是經過各類專家的多方麵論證,最後提出這套“旱地行舟”方案,將整個靶場從海上移到內陸。

當然開始的時候並不是移動的,而是一個類似航母甲板大小的長方形固定靶。

光打這個長300米,寬70米的固定靶,中國騰飛就整整耗去了三年。

因為最開始的反艦彈道導彈的精度實在是不夠看,平均的命中精度隻有區區的30%多一點兒,也就是說打上三枚能命中一枚就不錯了。

這還是固定靶,問題是航空母艦這東西不可能固定在海上讓你揍吧,人家可是長了腿的,能夠到處跑的,中國騰飛的反艦彈道導彈打個固定靶隻有30%的命中率,大移動的,命中率幾乎就是零蛋。

沒辦法,中國騰飛隻能尋找原因,最終發現影響命中精度的主要原因是彈頭在超高速飛行時,彈頭外層會出現一個電離層,從而削弱各類電子信號的發送和接受。

為此中國騰飛組織公關團隊開始專項攻關,一步步的從固定靶命中率30%提升到70%,再進一步提高到95%。

隨機進入移動靶試驗,從最開始的20%命中率開始,一點點改進到現在單發89.7%,雙發99.8%的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