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演習 五(2 / 2)

可想要做到中國騰飛那樣無依托、無控製體係且超大範圍的應用,找遍全球,除了美國估計在找不出第二家。

因為這裏麵的關鍵並不在無人機技術本身,而是在大氣層外的空間軌道上。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遍布近地軌道空間的通信衛星才是支撐這一切的根源。

到不是說以前沒人知道這個道理,而是因為空間軌道有限,通信衛星不但生產成本高,發射成本更高,再加上通信頻段本就稀缺,隻能將有限的資源給“捕食者”或“全球鷹”這類大型無人機,中小型無人機隻能暫時放棄。

不過這一切隨著中國騰飛“漫遊終結者”計劃不斷的升級和改進,如今已經徹底解決了中小型無人機通信引導的問題。

要知道已經是第三代“漫遊終結者”星座衛星,如今已經在近地軌道空間部署了超過8000顆小型衛星,未來數量將進一步增加到4萬顆。

這就等於在近地軌道空間織了一張超大衛星通信網,不但可以滿足中小型無人機遠程控製的需要,更可以提供移動互聯網通信服務,當然,順到也可以收一收某些想發射衛星實體的軌道轉讓費啥的。

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大買賣。

所以吸引了不少有實力的企業加入其中,可最終成功的除了莊建業的騰飛係就是馬斯克的spacex,其他的有一個算一個可謂是非死即傷。

沒辦法,這東西需要低成本發射技術作支撐才能玩兒的起。

別看是低成本,實際上前期的投入著實不小,這就跟極簡裝修一樣,看著平平常常,毫無特點,實際上在工藝細節上最為考究,同樣的也為耗錢。

低成本發射技術同樣如此,如果沒有大國幾十年如一日的不斷投入,是早就不了騰飛係和spacex這樣偉大的企業的。

當然,兩家的低成本發射技術,可謂是殊途同歸,無論是騰飛係還是spacex采用的都是火箭可重複利用技術,將二手、三手火箭不斷翻新利用,達到多次重複降低成本的目的。

雖然在近地軌道方麵兩家的技術路徑區別不大,甚至在莊建業利用“鑽天猴”2f運載火箭向高軌道發射了一架全新的tm—9max小型單發高級公務機;馬斯克立刻不甘示弱的就把一臉特斯拉電動車射向了太空。

別苗頭的意味不可為不激烈。

但在深空探索方麵,兩家的路徑就截然不同了,馬斯克青睞征服火星,並為此製定了龐大的計劃,而莊建業則是步步為營,準備先在月球建立基地,然後在進行更遠的深空探索。

正因為如此,兩家的發展重點也就變得迥異起來,馬斯克專注於超大型火箭的研究和火星往返技術,並希望自己死後能將骨灰撒在火星上。

而莊建業則專注於空間站,和大型地外人造天體的組合以及月球探測上,不但在空間站的建設上投入甚大,而且積極發展有利於生命體長期生存的創新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