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誨弟篇(10)(1 / 3)

多次聽差夫談到我家去年在衡陽五馬衝買田一處,是落在國藩個人名下等語。並說是澄侯弟促成這件事的。國藩步入仕途已二十年,官至二品,封妻蔭子,且領兵在外,時下多少有些名聲。現在父親與叔父尚未分家,兄弟和睦,兩輩兄弟和順地同居一堂,國藩絕對沒有私置田產的道理。……這種風氣一開,將來澄弟勢必在暮下私置田產,溫弟勢必在大步橋私置田產,植弟、季弟也一定會在中沙、紫甸一帶私置田產,後世子孫勢必輕棄祖業而紛紛外遷。以前祖父在世時,每談到一戶人家,如各自熱衷於積斂私財,便是即將破財的征兆。……你們的嫂子是女流之輩不明大義,紀澤兒又年幼無知,全靠弟弟你們對其教育訓導,將他們引入正大光明一路。如果把他們引入鄙俗自私之途,那麼以後對小錢和小事必定會斤斤計較,心胸氣量日益狹窄,那就難以挽回了。子孫後代是貧是昌,各由命中注定。命中注定昌貴,即使不置私產也會有飯吃曰命中注定貧窮,即使私產多於五倍十倍一百倍,到頭來還是沒有飯吃。我這數十年經驗,對人世間的窮通得失想得很透徹了。今特表明我的態度,請澄侯弟想辦法為我把五馬衝的田產出脫。或捐作元吉公的祭田,或大家商量一下捐作星岡公的祭田,或轉手賣給別人,以所得錢資作為家中曰用之需。隻要使它不是我的私產,也不是父親的私產,我的神誌才會稍微安妥一點,心情才會稍微舒暢點。

【評析】

曾國藩在篇中重點闡述的是“無自置私田之理”和“好積私財者為將敗之征”的道理。告誡他的弟弟們應當將子侄輩引入“正大一路”,從小教導他們摒棄斤斤計較、目光短淺、氣量狹窄這種不良習氣,樹立起彼此和睦,淡泊名利,奮發向上,自立自強的好風尚。盡管篇中夾雜著“宿命論”和“男尊女卑”等封建性的糟粕,但某些富於哲理的家教言論仍有啟迪意義。

富室名門

【原文】

近世人家,一入宦途即習於驕奢,吾深以為戒。三女許字淤,意欲擇一儉樸耕讀之家,不必定富室名門也。

——節錄自鹹豐六年十一月初七日《致澄弟》

【注釋】

①許字:許嫁。字:表字。女子成年許嫁始命字,後遂稱女子許嫁為字,如待字閨中。

【譯文】

近世人家,隻要一有人當官就開始習慣於驕橫奢侈,我實在擔心這種事情。三女許嫁,我的意思是要選擇一戶儉樸耕讀的人家,不一定非要富室名門不可。

【評析】

舊時結親講究門當戶對,至今仍有其殘餘。這封家書突破了門戶之見。這種突破不僅在於不為習俗所動,不為虛名所累,而重在於它以簡練的幾句話語,表達了曾國藩治家理論的深刻見解。

蔬竹魚豬四事須時時講究

【原文】

家中種蔬一事,千萬不可怠忽。屋門首塘養魚,亦有一種生機。養豬亦內政之要者。下首台上新竹,過伏天後有枯者否?此四事者,可以覘人家興衰氣象①,望時時與朱見四兄熟商。

——節錄自鹹豐八年七月二十日《致澄弟季弟》

【注釋】

①覘(chan):窺視,觀測。

【譯文】

家裏種植蔬菜的事情,千萬不要放鬆。利用屋門前塘中養魚,也會顯出一種生機。養豬也是持家最要緊的事。下首岡上新栽的竹子,經過這個熱天有沒有枯死的?這四件事做得怎樣,可以看出一戶人家是興旺發達,還是衰微破敗。希望你能經常與朱見四兄反複商量。

【評析】

曾國藩官至二品,以軍務繁冗之身,卻將“蔬竹魚豬”這類家庭瑣事看得非常重要,並把它與家庭之“興衰氣象”聯係在一起闡述問題,這也許正是曾國藩善於“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的過人之處。

對子侄輩應教之以禮

【原文】

後輩子侄,總宜教之以禮。出門宜常走路,不可動用輿馬①,長其驕惰之氣。一次姑息,二次、三次姑息,以後驕慣則難改,不可不慎。

——節錄自鹹豐八年八月二十二日《致澄弟季弟》

【注釋】

①輿馬:車馬。

【譯文】

後輩子侄,還是要教之以禮法。出門應多步行,不要動用車馬,以免助長他們驕橫偷惰的心性。一次容忍他們,再次、三次容忍他們,以後驕懶慣了就很難改正,不要把它不當做一回事。

【評析】

曾國藩在篇中雖然講的仍是家庭瑣事,但這種從小事中見家風,從有形之中見無形,正說明了曾國藩治家的良苦用心。

【原文】

溫弟少時性情高傲,未就溫和,故吾以溫甫字之。六年,在瑞州相見,貝IJ喜其性格之大變,相親相友,歡欣和暢。去年在家,因小事而生嫌釁於,實吾度量不閎③,辭氣不平,有以致之,實有愧於為長兄之道。千愧萬悔,夫複何言!去年我兄弟意見不和,今遭溫弟之大變。和氣致祥,乖氣致戾,果有明征?。嗣後我兄弟當以去年為戒,力求和睦。

吾家後輩子女皆趨於逸欲奢華,享福太早,將來恐難到老。嗣後諸男在家勤灑掃,出門莫坐轎曰諸女學洗衣,學煮菜燒茶。少勞而老逸猶可,少甘而老苦則難矣。

——節錄自鹹豐八年十——月十二日《致澄弟沅弟季弟》

【注釋】

①乖如佟1)氣致戾(li):不和招禍。

②嫌釁:由猜疑而形成的隔閡。

③閎:宏大、寬廣。

④征:證明,證驗。

【譯文】

溫弟小時候性情高傲,不能做到溫厚平和,所以我用溫甫做他的字以示鑒戒。鹹豐六年,在瑞州見到他,很高興他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變,互相之間親近友愛,歡欣和暢。去年在家,因小事而發生隔閡,實在是由於我度量不大,語氣不和,所以鬧到那個樣子,確實不是個做長兄的該有的樣子。千般羞愧萬般悔恨,現在還能說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