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諭兒篇(1)(1 / 3)

一讀書作文類

切不可浪擲光陰

【原文】

爾今年十八歲,齒已漸長淤,而學業未見其益。陳岱雲姻伯之子號杏生者②,今年入學,學院批其詩冠通場。渠係戊戌二月所生盂,比爾僅長一歲,以其無父無母,家漸清貧,遂爾勤苦好學④,少年成名。爾幸托祖父餘蔭⑤,衣食豐適,寬然無慮,遂爾酣豢佚樂⑥,不複以讀書立身為事。古人雲勞則善心生,佚則淫心生曰孟子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吾慮爾之過於佚也。

餘在軍中不廢學問,讀書寫字未甚間斷,惜年老眼蒙,無甚長進。爾今未弱冠⑦,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擲光陰。

——節錄自鹹豐六年十月初二日《諭紀澤》

【注釋】

①齒:指年齡。

②姻伯:由於婚姻關係而結成的親戚稱為姻親,姻親關係中比父親年長的人稱為姻伯。號:過去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別號,如今也泛指名以外的字和別號。

③渠:他。

④遂爾:於是。

⑤餘蔭:指先輩遺留下來的恩福和恩澤。

⑥酣豢(huan)佚樂:盡情地吃飽喝足,安閑享樂。

⑦弱冠:古時男子二十成人,初加冠,體還未壯,故稱弱冠。後來沿稱年少為弱冠。

【譯文】

你今年十八歲,已經漸漸成年了,可是你的學業並未見有多少長進。陳岱雲姻伯有個叫杏生的兒子,今年入學,學院把他所作的詩批為整個考場的第一名。他是戊戌年二月出生的,僅僅比你大一歲,他因為父母雙雙去世而家境漸漸貧寒,於是勤奮好學,刻苦讀書,年紀輕輕就成名了。而你隻是有幸依托祖父傳留下來的福蔭,穿衣吃飯都豐足舒適,心情寬舒而無憂無慮,於是就隻知吃飽喝足,安閑享樂,不再把讀書學習、立身處世當做一回事。古人說過人一勞苦就會產生善良的心地,人一安逸就會產生淫邪的念頭曰孟子也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擔心你是過於安逸了呀!

我雖在軍營裏,卻不曾廢棄學問,讀書寫字都沒有怎麼間斷,隻可惜年老眼花,沒有太大的長進。你現在已經十八歲了,時光一刻值千金啊,切切不可讓光陰白白地浪費掉!

【評析】

“勞則善心生,佚則淫心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古訓,經驗閱曆十分豐富的曾國藩是深知個中道理的,因而一旦覺察到長子紀澤已經十八歲了而學業竟“未見其益”,便拿“少年成名”的杏生對比,進而指出紀澤“不複以讀書立身為事”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幸托祖父餘蔭,衣食豐適,寬然無慮”,以致“酣豢佚樂”。最後又以自己治軍不廢學問、年老而讀書寫字未曾間斷這一生動事實與紀澤對比,造成強烈反差,從而叮囑兒子“切不可浪擲光陰”。當今做父母和做兒女的,讀了這段文字,難道不應當從中得到啟迪嗎?

讀《漢書》之道

【原文】

看《漢書》有兩種難處:必先通於小學、訓詁之書淤,而後能識其假借奇字曰必先習於古文辭章之學,而後能讀其奇篇奧句。爾於小學、古文兩者皆未曾入門,

則《漢書》中不能識之字、不能解之句多矣。

欲通小學,須略看段氏《說文》、《經籍纂詁》二書氣王懷袓先生有《讀書雜誌》③,中於《漢書》之訓詁極為精博,為魏晉以來釋《漢書》者所不能及。

欲明古文,須略看《文選》及姚姬傳之《古文辭類纂》二書氣班孟堅最好文章⑤,故於賈誼、董仲舒、司馬相如、東方朔、司馬遷、揚雄、劉向、匡衡、穀永諸傳皆全錄其著作愚曰即不以文章名家者,如賈山、鄒陽等四人傳輿,嚴助、朱買臣等九人傳餘,趙充國屯田之奏俞,韋元成議禮之疏逾,以及貢禹之章、陳湯之奏獄?,皆以好文之故,悉載巨篇氣如賈生之文?,既著於本傳,複載於《陳涉傳》、《食貨誌》等篇;子雲之文,既著於本傳,複載於《匈奴傳》、《王貢傳》等篇,極之《充國讚》、《酒箴》,亦皆錄入各傳。

蓋孟堅於典雅瑰瑋之文?,無一字不甄采爾將十二帝紀閱畢後,且先讀列傳。凡文之為昭明暨姚氏所選者?,則細心讀之曰即不為二家所選,則另行標識之氣若小學、古文二端略得途徑,其於讀《漢書》之道思過半矣。

——節錄自鹹豐六年十一月初五日《諭紀澤》

【注釋】

①小學:指研究文字、訓詁、音韻的學問。訓詁:對古書字句的解釋,此處指研究這方麵的學問。

②段氏《說文》《經藉篡詁》:指清代文字訓詁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和《經籍篡詁》。

③王懷祖:即王念孫,為清代音韻訓詁學家。

④《文選》:即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曾招集文士多人編撰文選三十卷(今本分為六十卷),輯錄秦漢以來詩文,因為他三十一歲去世後諡昭明”,《故世爾昭明文選》。姚姬傳:即姚鼐(n6i),為清代散文學家。

⑤班盂堅:即班固,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漢書》的作者。文章:此處指文采辭章。

⑥匡衡:西漢末年人,曾任漢元帝時丞相。以文知名。穀永:西漢末年人。漢成帝時任光祿大夫、大司農。以文知名。

⑦賈山:西漢前期人。曾上書漢文帝,言治亂之道,借秦為喻,名日:《至言》。以文知名。鄒陽:西漢前期人。以文知名。

⑧嚴助:西漢中期人。漢武帝時任中大夫。淮南王劉安謀反,因受牽連而被殺。以文知名。朱買臣:西漢中期人。漢武帝時任中大夫侍中,後又任會稽太守。因與張湯相傾軋,為漢武帝所殺。以文知名。

⑨趙充國:西漢中期人。漢武帝時,以破匈奴功,授予中郎將。漢宣帝時,以定冊功封營平侯。曾上書言屯田十二便,寓兵於農,頗有利於地方的安定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