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風滿全城(1 / 2)

第二天,廬州府大街小巷開始充斥江淮運河的消息,這當然得益於朱達和趙三,他們讓手下的人開始頻繁的問乘車的顧客江淮運河的事情。

顧客當然不知道,然後這些車夫、船夫等就開始繪聲繪色描述起來吳知縣重開江淮運河一事,說的好似親眼見過一般。

“這位大爺,您知道江淮運河嗎?”

“難不成吳縣尊真要開河?這可不是小工程啊,縣尊倒是大手筆。”坐車的是個書生,並沒有和黃包車夫聊天,而是若有所思的自語。

……

“這位大哥,聽說大老爺要挖運河,就是把施水和淝河挖通。”

“呀!真有此事?”坐車的是個商人,對這類信息甚是敏感:“你從什麼地方知道的?”

“俺也是聽別車行的兄弟說的,他們有在縣衙門口拉車,也是無意中聽來的。”

“這麼重大的事情,之前怎麼沒有半點風聲啊……不行,我要找趙大哥商量,師傅,麻煩您拐到拱辰門邊上的悅來茶樓。”

“好嘞”

當然也有哪些什麼都不關心的人。

“江淮運河?幹什麼的?”

“……就是可以連同施水和肥水啊,這樣長江的船可以開到淮河了。”

“和我有甚關係?”

“……挖運河總要人吧,大老爺肯定又要征徭役。”

“擦,你別烏鴉嘴。”

經過幾天的口耳相傳,起碼整個廬州府的百姓基本上都知道,有遠見的商家已經開始相互交流運河開通之後對自家的影響,得出的結論對自己肯定利大於弊。

但普通老百姓就有些漠然,甚至隱隱反抗,原因無他,這麼大的工程人力財力都是浩大,直接影響到老百姓。

前年府衙阻止各縣進行河道清淤,基本上每五家就出了一個人壯丁去做河工,沒有工錢不說,還要自備幹糧,甚至耽擱自己收成。

但河道清淤、疏通水利,最終收益的也是百姓,所以當時雖然當時工程比這大很多倍,但老百姓也都沒什麼怨言。

但是運河就不一樣,收益最大的可能是商戶,對老百姓沒有直接的影響,但受苦受累的反而是老百姓,試問誰肯去幹?

甚至還有個別人特意去挑撥民怨,這是前麵吳知縣辣手斷掉那幾個胥吏頭目引起的反彈。

倒是整個廬州府的大家族沒有什麼表態,隻是表麵上沒什麼,但私底下對此也是關注的緊。

運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京杭大運河甚至成了維係京城的大動脈,沒有大運河,京城都運轉不下去!

江淮運河雖然比不得大運河那般重要,但上達中原,下達江南與兩湖,真真是交通要害。

其中蘊含的利益,用肉眼都可以看得出來。

事實上,這些大家族反而是最先得到消息的,比現在鬧得沸沸揚揚還要早,畢竟當初陸駿就是打算借廬州大戶的銀子開運河。

但利益越大,風險也就越大,吳知縣麵臨流轉,下一任知縣是誰,更別提十年、二十年後的知縣了。

而且知縣上麵還有知府,知府上麵還有省布政司和朝廷,這運河利益之大,難保他們不會伸手,甚至再弄出個河運總督出來。

這不是沒可能,這些大戶消息靈通,見多識廣。早在前朝,湖廣之地就逐漸成為第一大產糧區,超過了逐步工坊越來越多的江南,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也漸漸開始有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