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謀起(1 / 2)

在當今天下,因為所處的地域、文化和信仰不同,整個世界被一分為四。分別為東方的中原神州、西南方的天慈洲、西北方的魔境和北方的北寒雪域。

其中西北方的魔境又分為小西魔境和域外魔境。

東方的中原神州從領土上來講,僅僅隻是天下第三大洲。但向東則是東海,向南則是南海,向西則是北海、天慈洲與小西魔境,向北則是北海。因此整個洲土從地域上來講雖說是東方,卻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被天下人稱為中原,意為整個天下的中心。又因為中原美麗富饒、沃野千裏,於是中原又被天下稱之為膏腴之地、天府之國,被神所眷顧,因此又稱神州。統而稱之為中原神州。

西南的天慈洲則是當今天下領土最小的洲。向東則與中原神州接壤,因為整個天慈洲土地貧瘠,並且常有澇災、幹旱等天災發生,因此天慈洲內的人無比羨慕中原大陸的肥沃土地,也由此對中原神州覬覦不已,但卻沒有足夠的實力付之行動。向南則是浩瀚無邊的西海。向北則與魔境接壤,但卻被高聳入雲的斷蒼山山脈整個隔絕,因此倒沒有與魔境有陸上的領土紛爭,倒是因為西邊的疆域因域外魔境由海上入侵,常年有禍亂發生。

西北的魔境分為小西魔境和域外魔境。

小西魔境向東則與中原神州接壤。向南則與天慈洲接壤,但兩洲之間被斷蒼山山脈整個隔絕了。向西則是與域外魔境接壤,因為領土與信仰的關係,兩地常年處於紛爭狀態。整個小西魔境的北麵則是北海。

域外魔境向東則是小西魔境與北海。向南則是天慈洲,雖說天慈洲土地貧瘠,但是卻比之魔境好了不知多少倍,所以雖然有斷蒼山山脈的隔絕,但卻擋不住魔境由北海入侵天慈洲。而向北,則是與冰天雪地的北寒雪域大麵積接壤。

北方的北寒雪域南接北海,東臨東海。在西方,則與西北的域外魔境接壤。其它三大洲的土地加起來都沒一個北寒雪域大。因此北寒雪域是當今天下最大的洲土,但因為常年飄雪,整個洲土大部分地區常年被積雪覆蓋,因此在此處定居的人類並不多。

……

……

……

中原神州雖說領土隻是天下第三,但卻也極為遼闊。

目前整個中原神州被一分五,劃成五個國家。分別是九黎、真武、天澤、朝歌和暮雪。

位於中原神州西部的九黎國國力最為強盛。向東則力壓毗鄰的真武國和天澤國,向西則威震天慈洲與小西魔境。得益於此,九黎國占據了中原神州大半的土地。

在中原神州大地上與九黎國毗鄰的國家有兩個,一個是位於中原神州東南方的真武國,一個是位於中原神州東北方的天澤國。

這兩個國家因為都承受著來自九黎國的壓力,因此兩國處於結盟狀態。在領土方麵,這兩國的領土加起來的話,也占據了中原神州剩下的五分之四的土地左右。

剩下的五分之一的洲土,則被位於中原神州最東邊的朝歌和中原神州北方的暮雪半島的暮雪國占領。

長久以來,九黎國與真武國、天澤國兩國戰亂不斷,導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雖然九黎國國力強盛,但卻在真武國與天澤國的結盟共同抵禦之下,久攻不下,導致三國國力空虛,天慈洲與小西魔境開始蠢蠢欲動。得益於此壓力下,於是在二十年前,九黎國國君向真武國與天澤國發出“落甲”之約。真武、天澤兩國自然是求之不得,欣然同意。

於是在三國的交界處,三國各自劃出一片土地,作為三國和平的締約之地,也作為三國的緩衝地帶,並在該處締結“落甲”之約。於是三國的將士及天下人將這片區域稱之為“落甲域”,以示從此此地的人民可以和平共生,進入該地後無需再穿著戰甲,枕戈待旦。

“落甲”之約後,整個中原神州就未再發生過戰事,各國得以休養生息。經過二十年的努力,神州大地上人們一改戰時的屍橫遍野,民不聊生,從此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宛若人間天堂。

其他三洲的人得知中原神州的現狀,紛紛慕名而來,於是中原神州被廣而傳之為“東方極樂世界”。

……

……

……

位於中原神州西邊的通天山脈,是中原神州三大山脈之一,占地極廣。一個又一個山包接連起伏,延綿不斷。一座座奇峰,高插入雲霄。山脈的主脈往東,深入九黎國的腹地,支脈往北,融入群山之中。兩條山脈在通天峰處交彙,形成一個巨大的“人”字。雖然該山脈深入九黎國腹地,但是大多數地段都是人跡罕至之地。

而此時,通天峰的西南邊的一座深山中,滿山的野獸與飛鳥在爭相逃竄。細看才察覺此時此山中竟有陣陣魔氣繚繞,猶如魔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