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第457章因禍得福
隻是雷州他苦心經營良久,這時候才初現繁華,他實在是舍不得。
他隻能寄希望於張玨能夠率著飛軍、飛龍軍盡早趕回雷州,抵擋住元軍些許時日。
他必須得先騰出手來剿滅大理軍才行。
大軍行進的速度悄然加快了幾分。
雷州境內,海康、遂溪兩縣,街頭上無比熱鬧。
社安部的捕快們還有各部門的吏到處張貼告示,敲鑼打鼓,遊街過市。
這些捕快還有吏自布恩令實施以來,已經是正兒八經的公務員,個個的官袍、官帽上都嵌著“宋……”字徽章,精神麵貌已經遠非以往能比。行事間雷厲風行,但又不顯得跋扈。
趙洞庭將他們的社會地位拔高起來,讓得他們也是真心實意的為朝廷辦事。
街頭上各處,許多百姓聚集到告示前觀望。有識字的文人為民眾們宣讀告示上的內容。
招募民兵。
這就是告示的主題。
這樣的招募,已經在海康、遂溪兩縣持續十餘之久。
宋朝眾臣心中都很清楚,要等到皇上揮兵回來怕是已經來不及。而大理軍的出兵,更是讓他們覺得招募民兵迫在眉睫。若是能招募不少民兵,興許還能抵擋元軍稍許時間,為皇上回軍爭取時間。
位極人臣的國務令陸秀夫和副軍機令蘇劉義兩人親自全權督辦招募民兵事宜。
命令頒布下去以後,海康、遂溪兩縣衙門便是忙得不可開交。
海康縣縣令希逸親自上街遊民眾,其場麵,和後世選舉時拉選票赫然有些異曲同工之感。
以往宋朝征兵隻是由民眾們自願,他們願意從軍便從軍,家中僅剩獨子的甚至還不讓他們入伍。但現在,各衙門的捕快、吏卻是挨家挨戶的去敲門,讓他們家中的青壯加入民兵隊伍,共同抗元。
幸得這兩年多來南宋朝廷極得民心,是以響應朝廷號召的民眾不在少數。
兩縣招募民兵的軍營處,各是人聲鼎沸。各個前來入伍的青壯都是麵帶憤慨之色。
他們在雷州好不容易過上安定的生活,此時元軍又來進犯,這無疑讓他們將元軍恨到骨子裏。
在這國家興亡之際,還是有不少青壯帶著滿腔熱血的。
軍卒們給他們登記造冊,發放軍服、兵刃,然後便匆匆投入到訓練中去。
如此,時間又很快過去兩日。
海康、遂溪兩縣登記造冊的民兵大概有接近五千之數。
張玨在這個時候終於率著雷州軍、飛軍、飛龍軍趕回到海康縣。
坐鎮朝廷的副軍機令蘇劉義得知消息以後,親自到海康縣外數裏迎接張玨等人。
他們在這個時候趕回到海康,無疑是為南宋群臣灌入強力的強心針。
眾人隻是稍作寒暄,就有士卒前來稟報,“軍機令,元軍已經途徑翔龍縣,接近雷州灣。”
蘇劉義大驚,“他們這麼快就到了雷州灣?”
在海康縣東側十餘裏,再到碙州島,這整個海域便叫雷州灣,可以算是雷州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