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內有惡犬(1 / 2)

教育一直是重中之重,李哲也是一直這麼認為的,建造小學和初中還有高中,就是為李家集將來的子弟準備的配套設施。

之前因為李家集人口太小,適齡的學齡兒童也比較少,所以村裏並沒有小學,甚至就連教學點都是沒有,李家集的孩子想要上學的話就得去鎮上的小學或是初中上學,至於高中就隻能是去江城了。

當年李哲讀書的時候,交通十分的不封邊,有沒有什麼交通工具,李哲上初中的時候就是走路去鎮上的,後來去江城讀高中也是一個月才回來一次,就是因為交通不方便。

現在有條件了,為什麼要讓村裏今後的子弟受這種苦,直接在村裏就能夠上學。

而起說實話,像李家集所處在江城的偏僻鄉鎮,教學條件還有水平也實在有限,和那些大城市的孩子根本就沒法比,這麼多年隻走出了李哲這麼一個大學生就足可見一斑。

當然了這也不能怪當地的教育水平,畢竟和所處的環境也是有很大的關係,有些家庭甚至農忙把自家的孩子從學校叫回來幫忙,農忙的時候學校裏一個多星期沒人上學,這也能夠看出一些端倪了。

但是既然李哲決心要將李家集的教育搞起來,將來李家集的子弟就肯定是會受到最好的教育水平,至於將來的子弟上不上進能不能出幾個人才,李哲就管不著了,反正至少最好的教育水平李哲已經是提供給他們了!

而且由於建造小初高三所學校的原因,李哲又是多往裏投入了幾個億的資金,搞教育那可是個花錢的大窟窿。

這三所學校的建造經費還有硬件設施什麼的就不提了,後期的優秀師資力量引進又是一大筆的資金,不過也是幸好李家集現在有了兩大產業支柱也是完全足夠支撐辦學所需的資金。

李哲將搞學校的事去和二大爺李滿福商量的時候,李滿福也是全力支持: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說了咱們村現在有能力了也有錢了,日子過得好了,但是教育可不能落下,搞!一定要搞!”

李滿福說出這話的時候幾乎是斬釘截鐵的,作為村子裏為數不多的讀過書的老一輩人,李滿福深切的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當年李哲考上大學的時候,他才會那麼重視!

村子裏要辦學校的事傳開之後,李家集的村民也全部都是舉雙手讚成,之前他們不重視子弟的教育那也是沒辦法,飯都吃不飽讀再多書有什麼用,填飽肚子才是正經,所以才會出現農忙時節把孩子從學校給叫回來幫忙的事。

但是在他們心裏也是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不說別的他們看見那些讀過書的人都是十分的尊敬和羨慕,李哲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啊。

而且現在有了條件,衣食住行都不再是問題之後,教育問題自然是提到了首位來!

“搞要搞!這娃娃們的教育要搞起來,將來也好像李哲一樣,有大成就!”

“不說別的,娃娃們跑到鎮裏去上學也不方便,每天來來回回的也受苦,要是能直接在村裏上學也就好些。”

“咱們現在都富裕了起來,物質上是富裕了,可精神上也要一起富裕啊!這教育還是要搞的······”

“而且到時候這方圓幾裏,隻有咱們村子有自己的小學,初中,高中那多有麵啊,讓他們羨慕去!”

······

就這樣,建造小初高三所學校就納入了李家集整體規劃重建的項目當中。

建築公司的規劃設計圖在得到了李哲的認可之後,他們的動作也是十分的迅速,十幾台挖掘機還有推土機第二天便是進入了李家集,開始作業了。

而李家集的村民們也是早已經搬入了建築公司為他們準備的臨時搭建的樣板房內,這種房子一般都是建築公司給工地上的工人搭建用來居住的,住人是完全沒問題的,李家集的村民們也都是將在這種樣板房內一直居住到工期結束,大概要住上幾個月的時間吧。

其實李哲一開始的計劃是讓村民們全都到城裏去租房子住上個半年的,也沒多少錢現在村民們完全可以租得起房子了,對於現在個個都是百萬富豪的村民來說隻不過是很少一點錢罷了。

但是鄉下人那種天生的小農思想又開始作祟了其實就是摳,寧願在這樣板房裏麵住上大半年也不遠花點錢去城裏租房。

其實還有一部分故土難離的因素在裏麵,確實大部分的李家集村民習慣不了城裏的生活,而且到城裏去租房住的話也不可能全村那麼多人都租在一個地方,沒了那種鄉裏鄉親的互相關照,大家也都是不習慣。

所以也是寧願住在這建築公司提供的樣板房內,李哲也隻能是要求建築公司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情況下,盡量加快工程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