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等來報告的府兵說話,何氏便先上前,裝模作樣的不解的看著莫紫箋道:“大小姐,你這是幹什麼,怎麼帶人來自家的鋪子鬧事?”
莫紫箋對周圍責怪的眼神視而不見,淡定的看著何氏說道:“夫人先別著急,方才我派去各家鋪子查賬的人已經來了,且先聽聽結果。”
莫紫箋給了帶頭的府兵一個眼神,那府兵會意,上前一步道:“回稟大小姐,東街脂粉鋪這兩年共盈利一萬三千五百八十七兩,賬上現有銀子為一萬兩,另外,所賣脂粉與賬目相差共一百零三盒。”
“南街瓷器鋪共盈利三萬零一百二十兩,賬上現有一萬五千兩,另有兩套青花瓷器,一套前朝彩釉瓷器不在賬上,折合現銀約五千七百兩。”
“北街古玩鋪共盈利四萬六千九十一兩,賬上現有兩萬零一百兩,另有兩柄玉如意,一樽白玉觀音像不知所蹤,折合現銀一萬三千兩。”
“西街字畫鋪共盈利三萬九千零六十兩,賬上現有三萬八千兩,另有一副前朝書聖真跡,一套徽州文房四寶,一副青玉棋不在賬上,共計一萬八千兩。”
……
等到全部的賬目都報完,圍觀的人群包括京兆尹在內都倒吸了一口涼氣,府兵一共報了十間鋪子,盈利最少的一家鋪子是兩年七千兩,其餘都在萬兩以上,也就是說兩年間這十家鋪子的總盈利至少在十萬兩。
而當年莫紫箋的生母文嫻郡主還在的時候,莫家的產業遠不止這些,據蔣嬤嬤說,文嫻郡主在世的時候,莫家每年光二十三間鋪子的收入便在五十萬兩左右,除此之外,莫家還有許多莊子、田產、甚至連山頭都有幾個,當年莫家的產業涉及方方麵麵,後來因為文嫻郡主身體不好,無法照看,便將田產、山頭都賣了。
據蔣嬤嬤說,當年文嫻郡主還在的時候,府上的三等小丫鬟,每個月都有五兩銀子的月錢,還有每季四套新衣。而文嫻郡主去世的時候,將自己的錢財分為兩部分,分別以莫紅纓和莫紫箋的名義存了起來。
莫紫箋當時聽蔣嬤嬤說的時候,興奮的瞳孔都放大了一圈,她不止一次的想,若是文嫻郡主還在,那她就是妥妥的富二代。不過想象終歸是想象,自從文嫻郡主去世後,鋪子的盈利便一年不如一年,雖然仍舊是普通人家不能企及的數目,但對比文嫻郡主那時的輝煌,已經算是逐漸沒落了。
上報的這十家鋪子是由莫紫箋親自挑選的,盈利的情況隻能算中等,正所謂財不露白,光是這些財富便足以讓普通人眼紅,不過為了在人前揭開何氏的真麵目,莫紫箋也顧不得許多。
莫紫箋上前一步,懇切看著京兆尹道:“懇請大人為小女主持公道,小女共查了十間鋪子,竟有九間賬目有問題,此外還有一些東西不知所蹤,小女懇請大人出麵審理此事,還小女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