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初春,昆國北部的邊陲小鎮一片繁華。這幾日各藩國紛紛前來朝貢,諸多小國必經過這小鎮,冬日裏荒涼的景象一掃而空,就連那殘破的小茶館都人滿為患。
大街上酒館二樓一角正有一位男子手執玉杯,看著樓下的人來人往,突然,街上一片吵鬧,男子順聲看去,眼裏倏的閃過一絲亮光,是她?
隻見那一抹紅色,此時正冷著臉,拿著手裏的一張百兩銀票,嬌聲道:“我隻有這百兩,就放在這了,要與不要大娘自己決定。”說完便邁開步子打算離開。
“誒,姑娘別走。”李大娘苦聲地叫住這闊綽的客人。
圍觀的百姓亦是紛紛議論道:“也不知這是哪來的大小姐,這麼闊,真是不懂事。”
“李大娘,你就收下吧,權當今天天上掉餡餅了。”路人打趣道。但是李大娘卻是苦著臉,看著自己這包子小攤上摞起的層層疊疊的空碗,本來還在心想,這一個小姑娘的飯量比得上一個壯漢了,還有點擔心這一個小姑娘出門,不曉得有沒有錢,結果人家出手就是百兩,這倒成了自己犯愁了,這可怎麼收錢,就是把這小攤賣了,也不夠啊。“姑娘,你這銀票大娘真的找不開,大娘不能收,要不今天大娘就不收你錢了。”李大娘苦著臉說道。
女子皺起眉,不做反應,這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看著自己的小攤圍繞著的人越來越多,這再僵持下去怕是半天的生意都沒了。李大娘隻得說道:“這樣吧。這頓飯權當大娘請你了。大娘不要你銀子了。”說著,李大娘就把銀票往女子手裏塞。
突然,女子身形微微一動,快得旁人還未反應半分,就隻聽“叮”一聲,一塊碎銀出現在女子腳邊。女子撿起碎銀,假裝無意的朝一側的酒樓一角看去,緊閉的窗戶,哪裏有人的影子。不顧旁人的詫異,女子將碎銀放在包子小攤上,就轉身朝酒樓走去。
男子剛擺好桌前的酒杯,就聽見叩門聲,眉頭一挑,道:“進。”
“是你?”女子走進廂房,倒是沒想到再次相逢。男子大手一揮,對女子做了一個請的動作,便徑直的端起自己的酒杯,打量起眼前的女子。
與其說是女子,倒不如說是小女孩,看上去也才十二三歲的樣子,杏仁眼,細彎眉,麵目清秀,身著單薄紅裙。倘不是那眼睛裏裝著濃重的試探和猜疑,男子是怎樣也無法將這女孩和那夜聯係在一起。
那天他去鎮西的樹林裏采藥,因為霧氣在樹林裏迷了路,直到天黑,在那偏僻的地方竟然看到了直衝上天的大火,索性朝著那裏走去,越走近,血腥味和焦味越濃,逐漸入眼的是一座被熊熊大火圍繞著的莊院,本該有的救命聲,救火聲紛紛沒有,安靜的隻有烈火偶爾的劈裏啪啦聲,常年的行醫經驗讓他斷定,這裏死人了,還不止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