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吳國求和了!兩國不用起刀兵之禍了。可春熙逼死兄長的狠毒,你們就忘記了嗎?那可是她的親哥哥!同父所出,她怎麼能忍心!“
“倒春派“沒那麼容易投降認輸,依舊覺得不能原諒春熙。
吳國使者說的清清楚楚,楚太子是暫時被關押著,生命無憂。沒有那封“絕命書“傳遍天下,何至於不死也得尋死了?
親哥哥都如此坑害,何況其他人?
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隨著吳國求和,楚太子也安好無損的返回了楚國境內……
楚太子並沒有死!
他還好端端活著!
這下,所有的“倒春派“不能淡定了。
“他怎麼能還活著?“
“厚顏無恥!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他也配生做七尺男兒?還是堂堂楚國太子?有何麵目存在天地間!換做我,哪怕是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啊!“
“倒春派“似乎忘記了,之前痛罵春熙的他們,最大的論據就是春熙逼死了兄長。而此刻,恨不得楚太子去死的,憎惡楚太子不死的,還是他們!
這也是最矛盾、最好笑的一點——楚太子死了,春熙的惡毒、殘忍,是一輩子洗不清的汙點了;楚太子不死,他自己反倒成了最大汙點,永遠被人瞧不起。
一場沸沸揚揚的鬧劇,就這麼落下帷幕。
以“挺春派“的巨大勝利而告終。中立派無功無過,不用過兩邊排擠的日子。“倒春派“,因為有眼無珠,不會識人,長達兩三個月內遮遮掩掩,無臉見人。
還是春熙既往不咎,對過去一概不計較,才緩解了這次大型的,來自底層修士的理念之爭。
春熙這次的“摩崖石牢“監禁,一共才四十天。上次害得銅鶴衝破紫陽大殿,還關了三個月呢,這次欺騙宗門竟然少了一半多時間……
期間,待遇也提升了。膳食司就沒停過巴結,天天好酒好菜的送來,對探望春熙的朋友也是好得不得了,客氣的不像探監,好像春熙在舉辦宴會,生怕貴賓們哪裏吃得不好。
悠悠來了兩回就不來了。
歡歡、靈兒倒是日日不落,隻是她們對春熙對待楚吳之戰的態度頗有微詞,“不管怎樣,那畢竟是你的子民,戰爭一起,就是生靈塗炭!“
“若為不喜吳國之主,而肆意發動戰爭,非君子所為!“
“我輩修士重修心,你可知為何曆代極少收出身皇室的弟子?因為出身皇室的弟子,心思繁雜,容易牽連本國的鬥爭中。矛盾一起,就牽連了人命因果!“
“旁的不說,若是這次戰爭填進了數萬人命,你拿什麼繼續修行?造的孽不夠大的!“
而後來吳國求和了,證明春熙的策略非常正確——吳國就是紙老虎,擺出咄咄逼人的架勢,其實是仗著仙門不願意兩國開戰,迫楚國割讓十座城池。
若沒有春熙,那楚國就吃了大虧了!
此刻也別說什麼楚太子冒犯了吳國妃嬪,理應賠禮道歉。再怎麼賠禮,也沒有讓楚國割讓領土的道理。十座城池啊,在那些城池裏生活的百姓多無辜!
二女立刻改變了態度,看春熙的眼中都帶著光!
“春熙,你太厲害了!你怎麼知道吳國不敢打?“
“支持你的侍從們可高興壞了!他們托了關係到處打聽,收了許多信息,現在正滿仙門宣揚你的好呢!“
春熙鹹魚般懶洋洋道,“我有什麼好?“
“說你慧眼如炬!說你足智多謀!說你謀定後動!“
“吳國、楚國雖都是紫陽屬國,楚國皇室就安逸好享受,三年一次進貢。可吳國皇室就勵精圖治,三年兩次,又是甚至一年一次進貢,花樣多的很,明顯更得歡心。“
“這次吳國敢招惹楚國,憑的什麼?憑的不是更有道理,憑的也不是公義,而是認為仙門必定支持吳國!他們打不起,不敢打,仗著仙門的勢逼迫楚國!“
“春熙,若沒有你入了仙門,說不定楚國真的要被欺負死了!“
“故意鬧到仙門來談判,一口咬定吳國國主受了侮辱,其實不就是請仙門主持公道嗎?真奇怪,以前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現在想一想,真是可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