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矛盾與放手一搏(1 / 3)

“諸位尊長。”

司馬遹此時的眼神煜煜生光。

當然,想到此時他自己應該有的表情之後,司馬遹氣勢也柔弱上了幾分。

“父皇,母後,如今就在這殿中,還請諸位長輩替孤想一想辦法,救出他們。。”

宗親諸王之中,自然是有天真之輩的,或許有的人,真的信了司馬遹的這句話。

但是琅琊王司馬睿,東海王司馬越,趙王司馬倫還有平原王司馬幹,就絕對不是那種天真之輩。

能夠活到現在,安穩無憂的,可沒有那幾個是簡單的。

即便是司馬倫。

別看司馬倫這幾年來,去到哪裏,哪裏便反,看起來是一點能力都沒有的。

即便他沒有能力,卻能在混亂中抽身而出,並且在洛陽依然能夠站穩腳跟。

交好賈南風,成為洛陽最有權勢的封王。

要說司馬倫沒有能力,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司馬倫有自己的身份,更有自己獨特的能力。

雖然這種能力並不是什麼好的能力就是了。

琅琊王司馬睿,今年才二十二歲,真是大好青年時光。

但司馬睿也絕對不是那種混吃等死的封王。

作為東晉的開創者,他更是那種謹慎苟活,到最後吃雞的人。

便是這樣的人,他也要在亂世之中求生存。

司馬睿於鹹寧二年生於洛陽,祖父琅琊王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庶子,魏帝曹芳正始年間,始受封為南安亭侯。

嘉平元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從而控製了曹魏政府的實權。

之後,司馬懿分別派諸子出任境內幾個重要地區的都督。

司馬伷以寧朔將軍之職坐鎮鄴城。

鄴城是曹操封魏時的都城,曹魏王公的聚居之地,素為屯兵屯糧的重鎮。

司馬伷被委鎮此地,自然是司馬懿對他的重視了。

西晉開國後,司馬伷又曆任尚書右仆射、撫軍將軍、鎮東大將軍、假節、都督徐州諸軍事等職,初封東莞郡王,後改封琅邪王。

平吳之役,司馬伷率軍出塗中,立有大功,遂進拜侍中、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並督青州諸軍事等職。

司馬睿父司馬覲為司馬伷長子,初拜冗從仆射,後襲爵琅邪王。平生碌碌,地位顯赫。

太熙元年,司馬覲去世,年僅十五歲的司馬睿依例襲琅邪王爵。

同年四月,晉武帝司馬炎去世。

繼立的司馬衷魯愚遲鈍,無力駕馭政局。

在動蕩險惡的政治環境中,處於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馬睿無兵無權,為避殺身之禍,他采取恭儉退讓的方針,盡量避免卷入鬥爭的旋渦。

但在當時也獲得名士嵇康之子、侍中嵇紹的高度評價。

在洛陽,司馬睿交結密切的朋友隻有王導。

王氏家園所在的琅邪國,是司馬睿的封國。

司馬睿的琅邪國在西晉算是大國,並與司馬越的東海國相鄰。

甚至好幾次,在政局動蕩之中,司馬睿都差點卷入其中了。

是故司馬睿早早回了自己得封國,也是這幾年洛陽的局勢逐漸穩固了之後,司馬遹才得以重回洛陽。

隻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所謂的局勢平穩,隻是表麵現象。

太子與東宮的矛盾,也是讓人不得不站位。

好在,太子畢竟是有正統地位的。

即便太子敗了,他站位太子,也沒有什麼過錯。

更別說現在的賈南風已經是日薄西山了。

“太子殿下,陛下如今就在太極殿中,妖後橫中阻隔,皇後為人,諸位皆已明了,殿下,何不率人衝進太極殿,將妖後擒下,救下陛下”

司馬倫一步跨上來,當即為司馬遹出謀劃策起來了。

“極是。”

見到司馬倫起身說話,司馬幹也是不甘人後的。

“太子殿下,不論如何,妖後是留不得的。”

東海王司馬越與琅琊王司馬睿則是低著頭,看起來很是謙卑,也沒有說話的意思。

“隻是,皇後畢竟是孤的母後,況且,若是直接率兵進攻,父皇的性命,恐怕是得不到保障的。”

其實

司馬遹是不在乎司馬衷的死活的。

沒錯。

司馬衷是司馬遹的父親,而且是生父。

但是,從心裏說起來,司馬遹對司馬衷沒有多少愛意,自然也沒有多少孝心,甚至

司馬遹還恨他的這位父親。

若非他是一個傻子,他也不至於要裝作是一副傻太子的模樣,兢兢業業,害怕有一日死在賈南風手上。

司馬遹有時常進宮覲見司馬衷。

每次進來,他都是見到司馬衷滿臉帶笑,那絲毫不知道有煩惱的笑容,深深的紮痛了司馬遹。

甚至在並州豫州饑荒之後,人相食,他的這個傻父親,居然說出了何不食肉糜的名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