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封爵爭議(1 / 3)

遺詔一畢,大理寺卿當即手握文書站在太子身側。

“元康八年十月,皇帝詔,曰:“朕夙遭不造,淹恤在疚。賴祖宗遺靈,宰輔忠賢,得以眇身托於群後之上,昧於大道,不明於訓,戰戰兢兢,夕惕若厲。乃者哀迷之際,三事股肱,惟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猶欲長奉先皇之製,是以有元康之號。然日月逾邁,已涉新篇,開元易紀,禮之舊章。其改元康八年為永嘉元年。””

大理寺卿的話音一落,太極殿下的臣子紛紛頓首再拜,同時高聲呼號:“陛下萬歲。”

太極殿下群臣高呼萬歲,而太極殿中的萬歲之聲傳到太極殿外,戍守皇宮的禁衛士卒,宮女內監紛紛山呼:“陛下萬歲,大晉萬年。”

皇宮的萬歲之聲傳到宮外,朱雀街上,各家男丁紛紛出門,跪伏在朱雀道兩側,山呼:“陛下萬歲,大晉萬年。”

之後聲音傳到更遠的地方。

整個洛陽,陷入了經久不息的萬歲之聲。

太極殿上,司馬遹一身龍袍,頭戴皇帝冠冕,此時目光盡下,全是跪伏之臣子,無人抬頭仰望。

皇帝皇帝,至高無上。

司馬越此時的心情是激動澎湃的。

他是皇帝了。

他坐上了皇帝之位了!

這天下,是孤的了。

不!

這天下,是朕的的了。

呼~

司馬遹深吸一口氣,揮袖擁抱天下狀,有些顫音的話也是緩緩的吐了出來:

“朕臨帝位,萬民之福,即日起,大赦天下,內外官陪位者賜勳一轉,大酺三日。”

皇帝登位,那些罪犯現在恐怕是嘴都笑歪了。

王生心中想道。

當然,他的想法還沒有持續多久,便被山呼之聲掩蓋下去了。

“陛下隆恩,天下感佩,神明在目。”

在山呼之聲中,王生也是被裹挾其中。

不得不說,這帝王登基的戲碼,實在是太有儀式感了。

“即日起,昭告天下,新皇登基!”

因為晉惠帝死了的原因,在司馬遹出遊的時候,雅樂驟然一停,轉而是宮中鼓樓敲響哀鍾。

司馬遹從太極殿的階梯一步步往下走,每走一步,下麵皆是一聲萬歲。

高大奢華的帝王車輦停在太極殿正中。

此車由九匹白馬拉扯,車輦堪比一座小院子,端是奢華無比。

哀鍾停,雅樂起,歌師高歌新皇登基樂章,而群臣跟在皇輦之後,朝著宮外走去。

沿著朱雀街,一路朝著南門走去。

一路上,百姓高呼萬歲,而隊伍兩邊,有上百個內監,手上提著一個籃子,不斷的朝著外麵撒出散裝五銖錢。

一時間,萬歲之聲更盛了。

出了南門,群臣矗立在南門兩側。

皇輦則是折道城外殯宮,新皇下車祭拜先帝。

之後,再折返南門,群臣恭賀,內官撒錢,接著一路人風風火火的朝著皇宮去。

再回到太極殿的時候,已經是到了正午時分了。

皇帝沐浴換裝。

與群臣朝著太廟方向走去。

其中的過程,實在是複雜。

待眾人從太廟回來之後,天色已然昏沉。

群臣告退,繼位大典告一段落。

讓王生頗為失望的是,群臣封賞,今日看來是不行了,隻有等到明日了。

這一次,皇帝司馬遹沒有留王生,而是讓他回了金穀園。

實際上,臣子基本上都離了皇宮。

但熱鬧的太極殿,並非是沒人的。

太子太師何劭、平原王司馬幹、司空張華、梁王司馬彤、北軍中侯王衍五人此時便在太極殿偏殿中。

這五人可以說是新皇的核心班底。

當然,是現在的核心班底。

畢竟真正是司馬遹的人,還不夠資格出任高位。

他們都太年輕了。

這也是西漢為什麼太子要做個七八年甚至是十幾年的原因。

太子做得久了,才有自己的一套班底。

才有人可以一下子將基本盤換成是自己的人。

司馬遹的太子做的時間也不短,但班底卻是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原因自然是因為賈南風了。

賈南風滲透太子宮,司馬遹除了當一個荒唐太子,並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是故即便是司馬遹做了有幾年的太子,但班底還是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的。

為今之計,當然是用前臣了。

“諸位,這其他人的封賞倒是按照舊製便可,但有兩人,諸位不知該如何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