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起兵征伐鎮九州(11)(1 / 3)

成都王司馬穎現在的心情,就像是十二月從草原吹來的寒風一般,拔涼拔涼的。

從他見了廣元侯之後,原本以為是可以保全自己的勢力的,然而現在的現實,卻是在他臉上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而且...

作為一個宗王,現在連皇宮都進不去,這已經不是保全自己勢力的問題了,這是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了。

皇帝不見他,那他能見誰?

總之...

一定是要見一個人,在這個時候,總是要做一些什麼事情的,不管這種事情是不是有意義,但總是要去做的。

成都王腦子裏不管運轉,最後一個人的名字頓時就出現在他腦子裏麵了。

燕王!

現在或許隻有燕王司馬彤可以救他一命的。

不說是救他一命,但帶他入宮肯定是可以的,隻要他能夠在廣元侯回來之前見到皇帝,便還有回轉的餘地,最起碼,這性命肯定是有保障的。

仿佛是抓到救命稻草一般,成都王乘坐在自己的車馬之上,火速的朝著燕王府的方向去了。

好在,燕王府中,燕王司馬彤此時便就在府中,也沒有不見他,否則的話,成都王都要懷疑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了。

........

野王軍營之中,經過三日的整編,這支軍隊已經和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但真正要投入實戰,肯定是要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的。

然而...

王生現在可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加之這些人也不是新兵蛋子,隻要將軍令軍紀背好,記好,每個士卒都要會看軍令軍旗,這就夠了。

最起碼,打一個匈奴劉淵,那應該是綽綽有餘的。

這三日裏麵,王生相處最多的人,並非是李矩,也不是張韜,而是劉聰。

就差是晚上睡在一起了。

但即便不是晚上睡在一起,這關係也比之前要親密太多了。

這相處久了,兩人之間的談話自然也就更多了。

王生在言語之中,也開始透露要給劉淵匈奴五部的好處,而劉聰則是或明或暗的暗示王生,他父親劉淵非常仰慕漢人風采,他更是有一個劉姓,號稱是劉漢的外甥,是絕對的漢人。

說到這個,王生倒是記起來了,後麵劉淵起勢的時候,用了一個由頭,那便是“複興漢室”。

到了西晉,還有這個名頭出現,一方麵確實是漢帝國對於這個民族的影響,而另一方麵,不過是劉淵的一個借口罷了。

說到底,雖然是與漢融合多年,習性與漢人無異,但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從來都不是空話。

劉豹一劉淵父子本身就不是匈奴虛連題氏(攣鞮氏)王族的後裔,更不是匈奴傳統四貴(呼衍氏、須卜氏、丘林氏、蘭氏)之一,而是在西漢時降漢內遷的匈奴休屠部落(沒錯,正是金汨殫他爹的子民),是匈奴休屠部中遷移到今山西中北部的並州屠各。

一王四貴是在東漢時期才以分裂後的南匈奴內遷入並的。

兩漢四百年,無論是涼州休屠,亦或是並州屠各,都沒有像其他內遷匈奴名王一樣消失在被兼並中,反而強勁地延續了下來,可見休屠屠各充當了內遷匈奴諸部中兼並者的角色。

而南匈奴王族則因其過於靠近漢魏政權,而被本族中下層逐漸拋棄。

劉豹在晉代魏的曆史進程中逐步統一並州匈奴五部,劉淵獲得南匈奴王族劉宣的承認,便是內遷南匈奴勢力不如並州屠各並最終被並州屠各王族吞並的結果。

劉淵冒稱匈奴王族後裔本身,便是傳統派南匈奴貴族與實力派井州屠各名實互補的政治聯合行為,劉淵由此從左賢王一躍而成大單於,獲得了號召匈奴五部的權力。

加上劉淵劉聰父子借助八王內鬥,逐漸把持匈奴五部的實際影響力,名實合一的劉淵煽動起不願做魏晉奴隸的匈奴五部,向南匈奴與屠各貴族給予成為王族乃至王朝權貴的誘惑,給予匈奴五部以成為自由民的誘惑,便調動起了匈奴五部的戰鬥積極性。

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匈奴王族後裔的身份作為招牌,方能實現。

劉淵進一步冒稱匈奴王族與漢朝公主之後裔,以興複漢朝為口號,其實也是其冒稱匈奴王族的一貫套路之延續:民份大義召喚那些不滿於漢魏晉禪代以及晉末亂政的漢人,爭取漢人世家的政治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