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益州(2 / 3)

在其西南部,則是大涼山、五蓮峰、小相嶺、錦屏山及橫斷山脈,其山勢綿延至雲南。在其東南,則經大婁山、武陵山等山脈與南邊的另外一塊高原相接,亦是荒野的交州之地,此地崇山峻嶺,疊嶂起伏。此處多是西南夷,也是沒有強力政權出現,對蜀地也無力構成威脅。

因此蜀地所麵臨的威脅,主要來自於兩個方向,即東部和北部。在蜀地北部,是米倉山和大巴山,越過這兩座山,就是漢中盆地,在漢中北麵,隔秦嶺與關中相接。

由於秦嶺、米倉、大巴諸山都極其險峻,跨越極為困難,因此自古以來從漢中通關中、從蜀中到漢中的道路,隻能沿崇山峻嶺之間的河穀而行,多處河穀峭壁絕立,隻能在懸崖之上架設棧道,其工程之大、形勢之險,令人乍舌。

所以在這個方向上,不要說戰鬥,即使僅僅是走路,都是一種奇跡。

在其東部,則主要是沿著大江和荊州之地相接。但在巴蜀和湖北相接的那個地方,正好就是傳說中的三峽,三峽東西長將近200公裏,兩岸絕壁陡立,最窄處不過一百多米,,山峰一般高出江麵1000多米,險絕天下。

其中瞿塘峽自古就有“瞿塘天下險”的說法。在瞿塘江心中,有一巨大礁石,稱作灩澦堆,對長江上下航船構成了巨大威脅,更給瞿塘天險增加了份量。

這樣一個地區,與外界天然隔絕,而其內部卻大江縱橫,長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河流流經整個地區,區域內水陸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無水旱之饑,用諸葛亮的話講,就是“益州隘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外有山川之險,內有天府之積,自然麵對外來的進攻,蜀地就占據了極大的戰略優勢。”

“不錯,不錯。”

對於王生的分析,皇帝司馬遹非常認可。

畢竟自古以來,益州便就是易守難攻的。

“陛下再看看蜀中與外界的交通。”

王生的分析並沒有結束。

軍事地理,說到底是個地形與交通的問題

“臣下方才說了,在蜀地的西部和南部,基本不存在有力的威脅,蜀地盆地的威脅主要來自於北麵和東麵,是故我等便也主要是看看北、東兩麵的情況。

先看北麵:蜀地盆地北麵的威脅,主要來自於漢中,而漢中的威脅,主要來自於關中。

從漢中到蜀中,主要有三條道路,從西向東分別是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

其中金牛道從陽平關出發,翻越米倉山,到達蜀地廣元,再經過劍門關,到達梓潼、綿陽,最後抵達成都。

米倉道自漢中出發,翻越米倉山,直通向蜀地的巴中,再由巴中繼續向南可到達荊州、揚州之地。

荔枝道北端其自於漢中子午鎮,經過西鄉、萬源,最後到達達州,再繼續向南也可至荊州、揚州之地。

這三條道路,是漢中通往蜀中的最主要的通道,兩地之間的交通,基本上都是通過這三條道路完成。其中金牛道在漢中彙總了陳倉道和褒斜道,在蜀中則直通成都,因此在三條道路中最為重要。

除了這三條主要道路外,還有一條陰平道,從秦雍之地隴南的文縣翻越摩天嶺,穿越龍門山,最後直抵江油,這是條小路,行進艱難,但在戰爭中往往起到奇兵的作用,當年鄧艾偷渡陰平,就是走的這條路。

在這四條道路中,軍事行動最多的是金牛道,因為金牛道直抵蜀地的政治心髒——成都,因此大凡伐蜀,大軍自漢中南下,大多數走金牛道。

但是,在這條道路上有一座天下雄關——劍門關,金牛道自廣元南下,至劍閣縣,在這裏進入劍山山區,劍山綿延數百公裏,其南坡舒緩,而北麵絕壁陡立,隻有一個地方如刀砍斧劈一樣出現一個缺口,可供行人通過,因其如兩門對立,故稱劍門。

自古以來號稱“劍門天下雄”,自諸葛亮在此設關以來,劍門關從未被從正麵攻克。劍門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可知劍門關之險要。”

在這裏,王生小小的借用了李白的詩篇,他現在還沒出生,所以不用去壓他的棺材板。

“因此自古以來想要攻克劍門關,隻能采取迂回的辦法,從小路繞到劍門關背後。

鍾會攻蜀,十萬大軍頓兵劍門關下數月,不能寸進,最後糧盡欲還,正在此時,鄧艾繞道陰平道,從江油進入蜀中,在綿竹大破諸葛瞻,攻陷成都,於是薑維隻得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