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托孤(7)(1 / 3)

“既然是要援救陛下,司徒可有章程?”

司徒府大堂中的眾臣,想明白的都已經是開始出謀劃策了。

就像是一句名言所說的那樣,既然生活把你那啥了,那你也隻能享受了。

對於被王衍召見過來的大多數人,他們已經是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跟著王衍,跟著琅琊王氏,若是琅琊王氏失敗了,那麼...他們今日到司徒府來的人,下場絕對不好。

既然如此,那就得給自己搏出個未來來了。

“諸位臣公,雒陽城內的軍士,已經在我的掌控之中了,明日我將率領五千勁卒,與諸位一道衝擊皇宮,若是宮中的人知曉過錯,我等也不必動用兵戈了,若是不知悔改,那便隻能刀劍相向了,畢竟,我們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援救陛下,讓陛下的身體恢複過來。”

這個清君側的大旗還是要拿出來的。

至於雒陽城現在,肯定還是沒有被司隸校尉劉訥掌控住的,但距離真正掌控,恐怕也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而且,除了南營北營,原本駐守在雒陽城的守衛之外,琅琊王氏家中也是蓄養了不少門客,更有不少家奴,這些人說實在的,也是訓練有素,在行軍打仗中,或許不如南營北營的士卒,然而在壯壯聲勢,乃至於痛打落水狗這方麵,甚至是比南營北營那些職業軍人更加擅長的。

門客家奴,光是琅琊王氏,就能夠聚起一兩千人出來,加上其他世家各地莊園的門客家奴,合起來數千人馬,那是絕對算得上的。

而且...

恐怕幾日後,裴頠便能夠在南營北營帶出來數萬人馬,到時候,雒陽的局勢便真正平定了。

偌大的皇宮,才多少個人而已?

期間駐守的士卒,至多一千多人,這還是往高了的估計。

況且...

宮城中糧草不濟,王衍心中明白,他隻需要將皇宮圍住了,裏麵的糧草就難以為繼了,說不定不用見刀兵,便能夠解決皇宮之中的事情了。

當然...

這種事情,即便是王衍想做,敢做,跟著他的文武百官也不會做,也不敢做。

原因很簡單。

皇帝還在裏麵呢。

他們打的旗號是清君側,雖然在王衍的本意中,就是順便將皇帝司馬遹收拾了。

但是他圍了宮城,想要餓死裏麵的人,豈不是將皇帝也一道餓死了?

那他這個清君側的大義,卻也就失去了。

大義還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對於聚攏人心來說。

聽到王衍這番話,堂下諸臣各個臉色詫異,其中各種表情的人都有。

“司徒公,既是如此,那我便回去,將我府上的奴仆聚起來,雖然他們沒有什麼其他的能力,但壯壯聲勢,總是可以的。”

“是啊,我也願意出一份力。”

“應該先攻下洛陽倉,再攻下武庫,那麼我們便有糧食武器了,天然便立於不敗之地。”

更是有人在其中出謀劃策,生怕王衍此時起事失敗。

“諸位...此等消息乃是絕密,諸位可以手書一封信件回去,讓家裏麵的人做些準備便是,我會讓人將信送到諸君府上的。”

王衍當然是不能讓這些人離開的了。

現在離開了,他明日起事的消息豈不是走漏了?

而且...

將這些人留在身邊,也是有做人質的意思在裏麵。

若是你不好好配合,膽敢三心二意的話,那就將你的性命給留下來。

至於消息是否會走漏...

他召集了怎麼多文武百官,動靜肯定是很大的,宮裏麵的人要是不知道,那才叫一個奇怪。

當然...

知道他召集文武百官是一回事,知道具體的計劃,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王衍的話一說,司徒府大堂中的文武百官當即聒噪起來了,頗有一副要鬧大的模樣。

“諸位,此事關乎諸位的性命,族人的榮辱,陛下的安危,非常之時,我也不得不用非常的方法了,還請諸位見諒。”

王衍都這麼說了,下麵的人互相對視一眼,別有用心之人也隻得是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