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使豐足之人,愈加有餘(1 / 2)

生物科的老師姓吳,也帶著蘇念熙參加過一回野外考察。其實青藍一中的生物考察基本上是為了競賽班的人而設置的,規格內容基本上向大學看齊,略有難度,但蘇念熙覺得很有趣。那時候,她還曾經理想如珍妮古道爾或者呂植教授一般去深山老林裏觀察動物,一呆就是好幾個月,對於這種為期幾天的生物考察,甚至還有點不過癮。

一來二去,吳老師也很喜歡蘇念熙這個成績好又好學的學生,關係不同於其他,蘇念熙記得自己高一時甚至還曾經捉著一隻蟲子去問老師學名,現在想起來真是幼稚好笑。

《馬太福音》裏頭曾寫,凡有的,還要給他,叫他豐足有餘;凡沒有的,就連他有的,也要取去。

這裏後來還生出一個叫做馬太效應的概念,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雖然聖經裏的原意或許沒有這麼殘酷,不過蘇念熙心念一動,他們這些學生不也是這樣嗎?

因為喜歡某一科,考出了不錯的成績,更加願意去花功夫,時常願意去問老師。老師喜歡這學生好學,也會時不時多指教一兩點,這學生的分數也就越來越高。

相反,像她這樣,不敢去問物理題,本就不怎麼樣的分數豈不是會更加止步不前甚至往下掉。

腦子裏百轉千回,其實真正時間隻過去了一秒,蘇念熙已經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了梅子安:“恩,這次運氣好吧。”

“誒,怎麼會是運氣,你幫我看看這道題。”

蘇念熙右手僵硬地點上梅子安所指的那道選擇題:“你說這個選項?”

但梅子安的試卷上,明明是選對了呀?

“我是用的排除法,可是總覺得不太理解,如果這個可以的話,那我覺得胰島素也有類似的效果啊。”

“不是吧,”蘇念熙發現自己好像能講這道題,大著膽子說起來:“我覺得不行啊,你看,重點不在於量多量少,而是二次注射的異常。”

梅子安又看了看題目,一拍腦門,說道:“對哦,我怎麼沒想清楚,果然還是不能著急問題目。”

蘇念熙不好意思地笑笑,此時終於有勇氣摸出那道物理題。

“哦行啊,沒問題。”梅子安爽快答應。

“你看,先把運動軌跡的半徑求出來,這是第一問。”梅子安很有耐心地把公式列出來算了一遍,然後伸手在題圖上畫著:“這個解題的重點是對運動軌跡的繪製,我跟你說,這種情況下……”

果然,順著梅子安所教授的思路將圖畫出來,蘇念熙就感覺澄澈了許多,這個畫圖的過程,就是她所尋找的關鍵一步。

後麵的內容,蘇念熙終於也能理解了,沒想到,梅子安這人意外地靠譜啊,講題深入淺出,蘇念熙忽然想起來了,人家好像後來正是保送了國立師範的研究生,後來就在京都一所名校教書來著。

難怪難怪,失敬失敬。

蘇念熙恨不得拍自己一下,不過也沒辦法。其實高中三年,他倆關係都沒有特別熟絡,畢業後漸行漸遠,也就漸漸不大記起這麼個人了,隻是同學聚會時偶爾提起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