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九 野生動物小視頻二(1 / 2)

有個觀眾似乎還挺懂的,有次在動物喝水視頻下麵回複:“大大是山水自然的人嗎,我看到過這個視頻。”

蘇念熙心頭一喜,沒想到還能遇見自然中心的粉絲。

“對呀。”

兩個人還有來有往聊了幾句。

不過這事兒倒是給了蘇念熙啟發。

“你說,要是我這個視頻賬號與自然中心互相引流,怎麼樣?”

陸離立馬讚成:“當然好,粉絲或許都是一個類別。”

自然中心的公眾號依舊由蘇念熙負責,她如今已經可以很快速地寫出稿子交付,管理起來倒也不是很累。

何況野外考察,其實並不永遠忙忙碌碌,有時就像是釣魚,需要靜靜等待,甚至花上好幾天的時間。

但兩邊稿件做同步自然還是要事先征求中心主任的同意。

中心主任就是何苗老師。

她聽說以後,有天視頻彙報以後笑眯眯對著蘇念熙說:“你倆加油,我放心,需要什麼素材也可以去找你師兄師姐。”

蘇念熙重重點頭,想著可不能辜負老師期望。

何苗也感慨:“從前覺得名氣是個百無一用的麻煩東西,這些年好幾個項目還是得靠著自己厚著老臉才辦下來,才發現名氣居然有時候還有點用處。”

怎麼會沒有用處,如果珍妮古道爾不是寫書和研究在全球範圍內擁有了極強的號召力,她所創立的研究中心何嚐能獲得那樣多的資金支持,又怎能赤手空拳將根與芽這個公益組織做得日益強大。

結束報告,陸離也拿出一份報告給她看:“多做些視頻,基數越大人們關注的可能性越高,他要能看出你的持續產出。”

這種情況在結合公眾號宣傳之後也得到近一步體現,仿佛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而交換之後,其實價值或許會遠大於兩個蘋果。

何老師也給了她一個建議,除了自己這一團隊的素材,蘇念熙的確可以嚐試向其他小組要些視頻來。

然後,漸漸地,蘇念熙的“小熙的野生動物觀察日記”這個賬號的下頭,除了在山裏滾來滾去的熊貓團子,還冒出了月夜裏互相蹭臉的雪豹,甚至草原上直立起身子,觀望四周的各種齧齒類動物,各種萌態盡顯的野生動物幼崽……

當然,這些都是熟悉當地的研究人員錄製,或者紅外相機拍攝下來的,人們從未一下子看過如此多的野生動物的生活狀態,蘇念熙的題材即使在整個視頻網站,都算是獨樹一幟的。

粉絲漲到五百的時候,蘇念熙開始也有意加入一點點娛樂元素,比如把野生動物照片做成漫畫,最“慘”的是有隻叉著腰的熊貓,被配上文字做成了表情包。

那天一發出去,留言評論區裏清一色的:“求表情包!”

蘇念熙看著猛漲的播放量和粉絲,笑得合不攏嘴。

而後,何老師還打電話問過她情況。

“也可以適當加入一點科普元素。”

這話倒是嚇了蘇念熙一跳,還以為是何老師嫌棄自己有點娛樂的意思,或許搞怪了點。

一聽好像也不是那意思。

於是兢兢業業開始加科普,不能太無趣,卻又要說得人願意聽,還得有幾個小知識。

科普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絞盡腦汁加好以後,蘇念熙就忙著去山上蹲熊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