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打臉的藝術之中,可是有多種多樣的方式。
水千雨說的這一種,就是非常高超又非常讓人刻骨銘心的打臉。
釣絲逆襲,是所有人都願意看到的戲碼。
特別是那種越是被人瞧不起,越是被踩在泥濘之中的釣絲,逆襲起來就越發的讓人激動不已。
前世達人秀裏麵最出名的兩位,一個保羅沃茨,一個蘇珊大媽,都是這樣的典範。
但他們的逆襲,基本上和某個人或者某個公司無關,完全是來自於周圍所有人的看不起和蔑視。
這樣還好一點,人們沒有發泄的目標,就隻能製造出一副自我感動的樣子,免得所有人都尷尬。
可如果這些逆襲的釣絲們,之前是被某個人看不起,被某個公司拋棄,聲稱他們是絕對沒有前途的廢物……那麼他們逆襲之後,人們對於這些有眼無珠的人和公司,就會蜂擁著去嘲諷了。
反正和我無關,我就喜歡看打臉,而且我就要幫著這些逆襲的釣絲們打臉,這多有趣啊!
這,便是所有普通人的心態。
或者這又是另外一種形式的仇。富或者是劫富濟貧。
想一想看,被閃耀科技放棄的“閃電男孩”中的一員,最後卻奇跡般的成功,甚至取得的成功是“閃電男孩”組合加起來都比不上的,那該是怎麼樣一副場景?
“閃電男孩”的臉被打腫了是肯定的。
有眼無珠的優藝網和閃耀科技的臉,也一定是被打得紅腫不堪。
甚至沈歡還想到了。
如果這個落選者最後還跑到了山海網,由山海網培育成才,那才更是敵消我漲的大好事兒啊!
人們以後隻要一看到這個釣絲,就會想起山海網的成功,就會想起它的死對頭優藝網的失敗。
兩相對比之下,人們肯定會想“還是算了吧,山海網肯定要好一點”。
哪怕隻是一絲絲這樣的念頭,在兩家視頻網站的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都能左右網友們的選擇。
長此以往,數據上的變化,市場占有率的變化,可也是非常可觀的。
到了電腦室,沈歡打開電腦就進入了優藝網的倌網。
這裏專門有一個板塊,是介紹“閃電男孩”的候選者的。
本來一共是有60多個候選者,但在8期的節目過後,就會挑選出12位最強的選手,讓他們組成最後的“閃電男孩”。
現在已經過去了4期的選拔,隻剩下了30個人左右,他們的頭像都掛在了板塊的最上方,點進去還有各種詳細的資料介紹。
看得出來,“閃電男孩”的這個選拔綜藝節目,的確是獲得了不少的成就。
因為隨便點開一個候選者,關注都超過了十萬人。
整個兒的海選、淘汰賽、花絮視頻,總播放量也超過了30億次。
雖然比不上“流星女孩”選拔賽總共播放了300億次的超人成就,可最後達到100億次左右,應該不是問題。
能有這樣的關注度,作為一個還沒有出道的組合,那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單憑著這樣的宣傳和培養出來的粉絲,最後少說都有上千萬。
這些並不十分穩定的粉絲,經過了陸續的淘汰篩選和填充,就會成為“閃電男孩”的基本盤,伴隨著他們一路前行。
要是“閃電男孩”能一直和“流星女孩”掛鉤,博取她們的熱度的話,就會有更多不喜歡“流星女孩”的人們,反過來支持他們。
別懷疑。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的跟紅頂白。
你越是紅火,就越是有很多看你不順眼的人,“流星女孩”當然不例外。
一旦形成了這種市場瓜分效果,那“閃電男孩”贏得的關注就會更加廣泛,然後得到的利益就會更多,給優藝網帶來的好處就會越多。
有了這麼大的好處,難怪連甘良臣這麼自負的人,也開始不要臉了。
他們的確是不要臉。
綜藝節目的許多內容,雖然改了個名字,或者換了一點內容,但骨子裏還是和“流星女孩”差不多的,正常人一看就曉得裏麵有太多相似之處。
所以“10億流星粉絲”們,才那麼痛恨的跑來這裏留言和吵鬧,痛斥他們的偷竊創意。
當然了,這裏麵還有不少“歡樂粉絲團”的成員,也是為沈歡抱不平的。
拋開這些不說。
沈歡打開了視頻,開始看起了他們的選拔過程。
“閃電男孩”作為一個歌唱組合,最重要的就是顏值、唱歌和跳舞這三樣。
因為這三種特質或者說技能,都是能最快吸引那些年輕的粉絲們的。
而年輕人一旦被吸引了,那麼就更容易升級成為鐵粉,以後一二十年的支持,絕對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