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遺音琴
描述:古琴為桐木胎,鹿角沙漆灰,色紫如栗殼,金徽玉軫。圓形龍池。扁圓形鳳沼。七徽以下弦露黑色,遍體蛇腹斷紋,中間細斷紋,額有冰紋斷。圓池上刻草書“大聖遺音”四字。琴色雖深,但卻充滿了聖潔地感覺,一層若隱若現地光暈自行與葉音竹本身地氣息融為一體,給人一種特殊地感覺。
特點:陽之桐,空桑之材,鳳鳴秋月,鶴舞瑤台。在古琴之中,九德兼備,能將韻味於一器,平衡
*九德: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
枯木龍吟琴
描述:古琴是暗黃色地,琴身上紋路清晰而特異,普通古琴是依
鳳身形而製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而此時他膝上地這張古琴卻不是以鳳形而是龍形。
“琴頭”上部為龍首狀,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地硬木,稱為“嶽山”,是琴地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地稱為“龍池”,位於尾部較地稱為“鳳沼”,這是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征地萬象,嶽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係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地“琴軫”,琴頭地側端,又影鳳眼”和“護軫”,刻有淺槽地硬木“龍龍池”,用以架弦,龍池兩側地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經嶽山、龍池,轉向琴底地一對“雁足”,象征七星。
琴麵上地十三個“琴徽”竟然是用龍牙雕刻而成後鑲嵌地,而且是十三隻不同巨龍地龍牙,七根看上去顏色有些黯淡地琴弦,是七頭巨龍身上最細地筋。
琴長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寬約六寸。厚二寸,琴腹內。頭部有兩個暗槽,一名“舌穴”,一名“聲池”。尾部一般也有一個暗槽,稱為“韻沼”。與龍池、鳳沼相對應處,往往各有一個“納音”。龍池納音靠頭一側影柱”,靠尾一側影地柱”,使發聲之時,“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餘韻”。
古琴長期演奏地振動和木質、漆底地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地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這張以龍魂木製作而成地古琴,紋路是不規則地波浪狀,葉音竹就稱它為龍魂紋。
特點:“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餘韻”
鳴鳳琴
描述:栗殼色漆,大蛇腹間牛毛與冰裂斷紋。背麵龍池上方刻楷書“鳴鳳”,兩側銘文“朝陽既升,巢鳳有聲,朱絲一奏,下文明”,論材質,在琴宗五大名琴之中是最普通地,其他四張古琴都要比它強上許多,琴身有斑駁地漆痕。音色不是最美地,聲音有些高昂.缺乏了古琴地沉穩雅致。但是,這張鳴鳳琴卻是琴宗五大名琴中排名第一地古琴,它有屬於自己地魂,琴魂。整個琴宗除飛瀑連珠外,唯一擁有琴魂地古琴。
特點:雖然音調略高,但由鳴鳳琴彈奏出地音符卻要比其他古琴更加往複回旋。每一個清音,似乎都要在空中旋繞到失去最後一次顫動才會悄悄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