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期,因為沒有學費,沒有糧食,姐姐要出嫁等等原因,向傑向學校申請減免部分學費失敗後,隻好申請休學一年,回家找夠學費再說。雖然說是休學找學費,但是在這個農村裏找錢,那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在高山屯能掙錢的活路還真不多,比較靠譜的就是燒火炭。高山屯山高林茂,盛產適合燒火炭的金剛木。河東鄉附近的村民大都以此為作為養家糊口的經濟來源。燒炭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有一套很複雜的製作工藝流程。首先得挖窯,其次是砍木,再次是入窯,接著是燒火,最後是出窯,挑到河西鎮上去賣。前前後後得花個十幾二十天,費時費力,掙的錢也不多。
別人家都有自己的炭窯,向傑家沒有。因為挖一個炭窯實在不容易,向傑父母是都殘疾人,幹不了燒炭這種重活。家裏也沒有人力可以和向傑一起燒炭。正當向傑發愁的時候,路三妹找上門來了,來到向傑家,問向傑:“傑哥,聽說你要燒炭,我們一起吧。”向傑正愁眉苦臉呢,三妹來得太及時了,趕緊說:“好啊,好啊。”
路三妹比向傑小兩歲,但是力氣卻比向傑大得多。畢竟是農村的孩子,天天挑這個挑那個,不斷地幹活,不斷地磨練。而向傑他農活幹的不多,隻有假期的時候做一下,加上身體本來就比較弱小,所以其實在這次合作當中,向傑是占了三妹的便宜了。但是,三妹不計較這些,高山屯的人都不會計較這些,山裏的農民是非常純樸善良的。
兩人說幹就幹。第二天,向傑和三妹帶著鋤頭和鐵鏟等工具到山上,選了一個金剛木比較多的地方,開始挖窯。
挖窯是個體力活,也是個技術活,村裏的男人基本上都會。雖然向傑沒有挖過,但是他知道原理,知道怎麼挖。三妹是個女孩子,她就不懂這些技術了。挖窯的第一步就是挖主窯,就是窯的主體。先挖一個又小又矮的窯口,夠一個人爬進爬出即可,大約一米深。然後再在裏麵挖出一個直徑2米,高度1米8左右,平底圓頂的地下空間。
主窯挖好了之後,接著就在左邊挖一個入火口。入火口要外麵大,裏麵小。外麵大是為了方便堆柴火,裏麵小是為了讓火力集中,同時保證主窯的密閉性。入火口要斜向上通到主窯左邊中間位置的頂部。口部直徑約小碗口大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最後的一套工序是出氣孔。出氣孔要開在主窯的中間底部邊上,往右邊平挖進一尺左右,與窯底平或略低一點點。出氣口直徑和入火口直徑一樣大小或略小一點點。然後在外麵對好位置,垂直往下挖一個豎孔,通到底部的出氣口處。這樣一個完整的炭窯就挖好了。
挖好了炭窯,花了整整兩天時間,兩人都成了泥人,身上臉上全是泥土。雖然很辛苦,但也很開心,真的應了那句話,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第三,四天,就是砍木了。就近或者往上砍金剛木,以方便運到炭窯。金剛木砍下來之後,把枝條削掉,砍成1米5,6,7不等的長度。
第五,六天,就是運木了。兩人把頭兩天砍好的金剛木,扛到炭窯外麵。金剛木很重,稍微大一點的都有一百多兩百斤,要兩個人抬。
第七天,入窯。入窯也叫裝窯,就是把金剛木裝到窯裏麵,一根一根的豎著排列堆集在一起,推滿了主窯之後,就用泥土嚴嚴實實地封住窯口。
窯口封好之後,就可以開始燒火了。找了一些幹柴,推在入火口,大火焚燒。火苗會沿著入火口,開始燒到裏麵的金剛木。這時候出氣孔冒出來的煙是渾濁白色的,帶有很大的生木水汽味。大概燒個兩三天,出來的煙是清白色的,幹淨的白色,說明裏麵的金剛木已經在自燃了。這時候就把火撤掉,用泥土封住入火口,留一點點口通氣,保證窯裏的金剛木繼續燃燒。大約2到3天,出來的煙慢慢由白變青色了,說明木頭已經燃燒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封住入火口和出氣孔了。又過三五天,就可以開窯取炭了。
開窯取炭是一個很熱燙的活。因此向傑自己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開窯前一天,往出氣孔裏灌入水,然後又封存起來。這樣取炭的時候沒那麼熱,也沒那麼多灰,火炭還漂亮又沉重,能多賣不少錢。開窯了,兩人把窯口挖開,人蹲著進去把木炭一根一根的取出來,放籮筐裏。取完火炭,人就變成了黑人。全身上下,嘴眼鼻喉耳,沒有不黑的。咳都能咳出黑痰來。取出來的炭裝滿了兩籮筐,就可以挑回家,第二天,就可以挑到鎮上去賣錢了。
第二天,向傑很路三妹各挑一擔木炭,和屯裏的其他人一起,搖搖擅擅地往河西鎮趕去。從高山屯到河西鎮,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向傑挑了一百斤,是全屯最輕的一挑。路三妹130斤,別的婦女也都挑150左右,而路二虎則200斤。到街上一稱。收火炭的老板都嚇壞了:“我X你公龜,兩百斤啊,大力士,你要錢不要命啊。”路二虎笑了笑說:“沒什麼呀,還可以再挑多二三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