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吳又可(1 / 2)

吳有性見天色已晚,本來準備收攤走人,不曾想這時卻來了一個年輕公子,本以為他是來問診,不過聽到他的自報家門後,吳有性卻是一時有些愣住了。

直到吳洋咳嗽了一聲才把他喚醒過來,他才連忙也自報家門道:“在下吳又可,走方郎中........”

黎安明隻聽到了吳又可三個字,因為在這三個字一出現的瞬間,他終於想起來了。

吳有性,字又可,號澹齋,我國明代著名傳染病學家,明末瘟疫學的開山鼻祖,著有開我國傳染病學研究的先河之作《瘟疫論》,並創造性地提出了世界傳染病學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癘氣”致病說。

黎安明隻記得吳又可,這也難怪,相對於吳有性這個本名,吳又可這個名字在後世更加讓人熟識一些。

這人可是個醫學大拿啊,對於缺少醫學帶頭人的黎安明來說,眼前這位無異於就是送到他口中的肥肉。不過黎安明也記得,吳又可也是一位鐵骨錚錚的漢子,明崇禎十七年,大明江山的腐朽已到了不可醫治的程度,即使有再好的將領,再醫術高明的醫生也無法挽回大明朝的去勢!大明劫,劫數難逃!

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非一味猛藥可以痊愈”的大明王朝覆亡。

當時清朝的實際掌權者攝政王多爾袞為鞏固統治頒布了曆史上有名的“剃發令”。我們熟知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都發生在這一時期。此時的吳又可雖已步入晚年,但仍然懷有大義精誠。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吳又可返回蘇州東山老家;第二年(1643年),撰成了不朽醫著《瘟疫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傳染病的理論基礎。

公元1652年,吳又可因拒絕剃發易服而被清廷處死,終年71歲,其妻亦攜子投河殉情。

吳又可一生大醫仁心,精研醫術,懸壺濟世,而且忠心為國,最後身首異處著實令黎安明歎惋。不過他相信,這個時空下的吳又可,再也不會如同曆史上一樣了。

相對於朝堂上的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們,黎安明更願意對吳又可這樣的人低聲下氣。想到這裏,他便連忙說道:“前兩天在忙,下人不懂事,勞先生久侯了。”

知道了吳又可的身份後,黎安明對他為什麼非要見自己也了然了。據記載,吳又可從小就學習醫術,善於觀察事物,富有探究精神。這對他醫術的快速提升,在某些醫學方麵提出獨到的見解,都頗有助益。

而對於一個被雷劈後還沒死的人,對富有探究精神的吳又可來說,無異於獵手看到了獵物。

吳又可見黎安明對自己如此客氣,雖然不知其所以然,但他還是很恭敬的說道:“無礙,是在下冒昧打擾了,隻因在下對黎公子的病情甚是好奇,故而冒昧上門打擾,如有得罪之處,還請見諒。”

頓了頓,他又問道:“黎公子可否讓在下把脈診治一番?”

“有何不可?”黎安明見狀笑了笑說道,看來曆史上的記載果然沒有錯,這吳又可還真是富有探究精神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