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禹的提議,很快得到了兩名隊友的響應。
其中,男隊友說:
“我叫毛遠,西江省人,擅長做贛菜和洪都瓦罐湯,本幫菜也會做。當然,和姚禹你沒法比。”
那女隊友也衝姚禹甜甜一笑:
“我是許琳,本幫菜、西餐、京菜都會一些,最擅長的還是做甜品。”
“如果比賽菜品中需要做甜點,可以讓我來噢。”
毛遠和許琳自報姓名後,楚辛楣和謝誌軒也做了簡短自我介紹。
幾人相互尬聊了幾句,也算是對彼此有了大概的了解。
組隊分配完畢,接著便是公布具體比賽內容了。
一名賽事說明人拿著話筒走上台,對著所有選手道:“請大家靜一靜。現在我們要說明下本次比賽的規則。”
“本次比賽采取的一對一小組對抗淘汰製。”
“但是,你們比賽場地並不在這裏。具體請看大屏幕……”
話音才落,會場的大屏幕再次亮起,顯示出六十家餐廳的照片和名字。
這些餐廳和酒樓,都是申城非常出名頂尖的餐廳。
其中,陸濤的陸園,楊銳家的煙雨雕花樓,劉梓呈的子君樓都赫然在列。
賽事說明人繼續道:
“如你們所見,屏幕上的這六十家餐廳都是申城非常著名的餐廳。而這些餐廳,便是你們今天進行團隊對抗賽的賽場。”
“下麵,請各小組派出代表上前抽簽。”
“你們抽到了哪個餐廳的名字,便要前往那個餐廳,接受該餐廳主廚為你們準備好的賽題。”
此言一出,選手們頓時議論不止。
以往進行團隊賽時,大家都是在同一個的比賽場館裏比試。
可這一次,舉辦方不僅把團隊賽的比賽地點轉移到各大餐廳,還把出題權也交給了各餐廳的主事人。
因為每個餐廳的風格和主打菜品不一樣,
舉辦方將出題的權利交給餐廳後,也會造成不同的賽事小組,將會麵對不同難度的考題的局麵。
這樣一來,會極大地提升比賽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
比如說,擅長川菜的廚師,被分配到主打清淡口味菜品的餐廳,那他所能施展的廚藝就會受到一定的限製。
再比如說,一隊都很擅長做粵菜的廚師,和一隊都擅長蒙古菜的廚師被分配到同一家店裏做烤全羊。
那麼肯定是擅長做蒙古菜的那隊人更容易獲勝晉級。
分配隨機隊友,隨機抽選餐廳,接受隨機考題麼?
嘖,團隊賽就是要這樣搞才有意思嘛!
姚禹吃透了比賽規則,嘴角微翹:“你們誰想上去抽簽?”
“我去吧。”毛遠說道,“希望能夠抽到一個比較好搞定的餐廳賽題。”
說著,毛遠走向前台。
一分鍾後,毛遠回來了,手上拿著一個絹布卷軸。他苦笑道:“各位,運氣不好,抽中了子君樓。”
子君樓,申城餐飲界公認的最好的海鮮餐廳。
姚禹他們既然抽中了子君樓,那說明他們接下來要麵對的考題肯定會和海鮮有關。
而且,考核的標準一定也會很高。
“沒關係,做海鮮也不難的。再說了,我們隻需要擊敗對手,做的比他們好就行。”許琳聞言,出言安慰。
謝誌軒問道:“我們的對手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