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鄉村秋高氣爽,莊家一派喜慶氣氛,農家院子裏幫忙的鄉鄰在穿梭忙碌著,莊誌宇和小雅本來不願意再麻煩老人,但莊老漢執意要兩個人在家補辦一次農家婚禮。
涼棚搭起來,殺豬宰養,地灶上架著大的鐵鍋蒸著農村婚宴的大盤大碗。熱氣和香氣在村子上空飄散著。
老支書江金貴在堂屋陪著鄉黨委書記張建強,莊老漢和二小子莊誌飛也在座。莊誌飛私下裏已經知道下步村兩委會換屆工作要在全鄉展開,前段時間莊誌飛已經由預備黨員轉為正式黨員。這次換屆鄉黨委秘書吳占鬆天前給自己吹了風,鄉裏對江金貴思想保守很有意見,書記和鄉長都有換將的意思。
一年多來,莊誌宇帶頭辦的磚廠以質量好價錢便宜在周邊數十裏範圍內打出了名聲。引得縣城的幾家建築公司的業務員不停的往村裏磚廠跑,鄉辦磚廠質量沒問題,就是管理跟不上,導致成本過高,銷售價格也就水漲船高,每塊比村裏貴了一分五厘,別小看這一分五厘,每一幢工程下來就是不少錢。
但莊誌飛不管對方如何找就是不吐口,堅決不賣給國營建築公司,一來是磚廠目前是供不應求,誰要想買轉要提前兩到三個月到磚廠定,另外主要是莊誌飛不想用村辦企業和鄉辦企業爭搶。自己畢竟還是紫陽鄉的下轄,得罪了上麵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好處。所以盡管村辦磚廠很紅火,但鄉裏分管企業的副鄉長劉定海不止一次的在全鄉大小會議上表揚劉家寨的村辦磚廠和莊誌飛。
張建強也同意莊老漢要求兩個年輕人重新補辦婚禮,張建強也是農村人出身,很看重農家風俗,坐了一會,張建強起身告辭了,紫陽鄉一帶女兒出門當天是不能在婆家見到自己爹娘的。綠色吉普車在馬達的轟鳴中揚起一路灰塵出村而去。
莊家大門披紅掛彩,碩大“喜”字貼在兩扇木質大門上,顯示著濃烈的喜慶,一群看熱鬧的半大小孩兒在人群中嬉鬧穿梭,劉家寨不管誰家有紅白喜事鄉鄰全家都來幫忙,增添一份熱鬧一份喜氣。
將近正午時分,迎親的車隊回到了莊家大門外的場院上,小雅一身紅衣紅褲的鄉下新娘打扮,被娶女客三嬸護著走進彩紙屑和著麩皮麥草桔迎頭飛揚的飄灑,大門兩邊的麥秸束點燃了,迎親的長鞭炮炸響了,小孩子和女人們擁擠著推搡著,捂住耳朵,小孩一邊捂住雙耳但雙腳在不停的挪動著,個別膽子大的在硝煙和炸鳴聲中伸手去撿拾沒有炸開的啞炮。
人群跟在新娘子後麵擁擠著來到臨時作為莊誌宇和小雅的新房裏,裏麵除了桌子和床外,積滿了村裏的男女老少,不少人是趕來看村上的大學生新娘,裏麵水泄不通,外麵的人還在向裏麵擁擠,不知誰家的小孩兒可能受不了這種窒悶,竟然放聲大哭起來。
小雅嬌羞的低垂著頭,也在暗自擔心,因為紫陽這一代有鬧新房的習俗,新娘子三天裏不論輩分年紀大小,曾經有年輕新娘因為受不了鬧新房的折騰而大哭大罵,衣服被拉扯破的。
不過小雅的擔心好像有點多餘,大家對大學生的新娘或許多少有點畏懼,竟然沒有人主動上來挑釁,隻是幾個年輕的嫂子,用言語不鹹不淡的逗著,小雅低著頭一直不說話,他們也就沒有辦法。
不知是誰把手伸到小雅麵前,“新娘子發個紅包”小雅把母親昨晚準備的紅包拿出來,幾隻手不等小雅完全遞出,就一搶而光,隨後又有人要,小雅就把衣服口袋全部翻了過來,一看也沒有了紅包,大家也就慢慢散去了。
吃過了進門餃子,外麵的婚宴在中午十二點半準時開席,一時間端菜的,送水的往來穿梭著忙了起來,在院中掌勺的大廚也高聲指揮著幫廚的和參忙的人員。
不一會兒,劃拳猜枚的酒令聲此起彼伏,小孩子們在胡亂塞了幾口冷菜後,在桌子之間穿梭著,奔跑著。
酒席進行到日影西斜方停止,路遠的親戚告辭走了,近的和同村的自家人在幫忙清洗餐具,收拾桌椅板凳。莊誌宇的母親一手端著一碗廚師剛做的湯,一手拿著兩個饅頭來到小雅房間,放在桌子上說:“孩子吃點吧,剛才一忙也忘了,客人多,你別見怪。”
小雅也確實餓了,感激的對母親說:“媽,今天夠您忙活的,沒事。”說完就端起碗吃了起來。
夜幕降臨的時候,莊家院子裏亮起一盞五百瓦的電燈,把院子裏照得如同白晝,一群拖著鼻涕的孩子擁擠著擠在大門口,莊誌宇的母親看見了,把白天待客用剩的糖果瓜子分給每一個孩子,一群孩子得了東西,歡叫著各自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