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郭圖撤出徐州支援袁紹,袁紹又放棄了揚州,撤回了中原,如今袁紹大力發展中原,中原本是富庶的地區,洛陽、長安、徐州等地,都是最富庶的城市,可是如今卻大不相同,洛陽被董卓一把火燒了,長安被李鶴、郭汜搞的民不聊生,徐州也久經戰事;而且陳登還燒了徐州城,中原可以說是千瘡百孔了。
不知道袁紹到底怎麼發展中原,但是在冀州的我,卻是收到了一個好消息,田豐被華佗治好了!
收到了這個消息,我馬上跑去找了田豐,這田豐雖然失心瘋被治好了,但是卻開始沉默了,我走上前去跟田豐打招呼,田豐卻是根本就不搭理我,我也很無奈的退出去了,隨後我讓華佗每天都給田豐熬大補湯,雖然田豐不說話,但是絕對不能讓他死了,我相信總有一天田豐會開口的。
之後我每天都去看田豐,田豐也每天都是抑鬱症一樣的不說話,一直延續了一個多月,直到今天我再次去看完田豐,本來我已經習慣了這貨的閉口不言,去看他也是走個形式,也沒想到的是,我剛進屋的時候這田豐就開口了。
田豐開口說道:“你這又是何必呢,忠臣不事二主,我田某人絕對不會投降的!”
哎喲這貨居然開口了,原來這貨居然會說話,不過你這也太突然了吧?劇情不對啊?按照後世電視劇裏的劇情,應該是勞資苦口婆心的;勸了好久才開口的,要不是就直接被勞資的王霸之氣震撼了;然後直接投降啊,如今麵對這個劇情你讓勞資情何以堪?
勞資想不出應對之法,那就裝裝逼吧,於是我開口道:“先生想必您理解錯了,某隻是欣賞先生的才華,並非一定要先生歸降,隻要能與先生相交,某便心滿意足了!”隨後華麗的轉身,留著田豐目瞪口呆的看著我的背影,待我走到門口的時候又給了田豐下了猛料,開口道:“某還有政務要處理,不能停留太久,田先生若是有何要求,可以吩咐下麵人,他們會滿足您的,如果你想離開,我們也不會阻攔,識英雄重英雄,是程某人待人之本!我程某人絕不強人所難!”
隨後瀟灑的踏出房門,頭也不回的離開房間,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嗬成,待離開了田豐的房間,勞資累的氣喘籲籲暗歎道:“裝X果然是需要資本的,裝X久了真心累啊……”
隨後每天還是雷打不動的去看完田豐,並且每天都能跟田豐聊幾句,那次之後第一天我問田豐房間布置如何,是否滿意,田豐回複很好。
第二天我問田豐夥食如何?是否合胃口?田豐回複很好。
第三天我問田豐,是否煩悶,需要出去轉轉麼?田豐回複不用。
第四天……
第五天……
直到第十七天田豐終於率先開口了,田豐說道:“太尉大人,田某每日沉思,著實不知大人到底有何目的?從我清醒開始到現在,一共六十天,除了前三天時間較長,之後每天幾乎都50吸左右,便會離開,田某實在弄不明白太尉大人到底是有什麼目的!請太尉大人明示吧!”
我哈哈大笑道:“先生豈能不知程某人的目的?若是先生沒有別的事,程某人就先且告辭了!”
說完我頭也不回就走了,留下目瞪口呆的田豐獨自思考著。
第十八天我又到了田豐的房間,田豐開口道:“田某左思右想,太尉大人每天前來,除了想要招降田某人,恐怕沒有其他的原因了吧?可太尉大人不是說過並不是想招降田某麼?”
我搖了搖頭淡淡的說道:“程某確實是想招降先生,可是程某絕對不會強迫先生,同時程某人也說過,先生若是想要離開,程某人絕對不會阻攔,袁紹此時就在中原,隻是程某人多嘴一句,想必先生自己也能想到回去的下場,不過先生若是想要赴死,程某也無法阻攔!”
田豐聽了我的話思考了起來,我見田豐有些動搖了,也考慮了一下要不要直接下猛藥招降他,不過思來想去覺得時機不夠,於是果斷放棄說了句:“先生若是沒有別的事,程某人就先告辭了,若是有什麼不足的,可以隨時跟程某人或者府內任何人說明!”
說完我又一次頭也不回的走了,再一次甩都不甩思考中的田豐。
第十九天我又到了田豐的房間,田豐這次根本沒有開口,於是我問了一下田豐生活上的問題之後便離開了。
第二十天……第二十一天……直到第三十天,田豐忍不住了,再次問道:“太尉大人,既然您有意招攬田某,為何從不開口?”
我淡淡的說道:“程某若是開口招攬先生,恐怕先生會用忠臣不事二主的理由拒絕吧?”
田豐一愣繼續說道:“沒錯,既然如此太尉大人為何還要再來?”
我淡淡的說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您所謂的忠臣不事二主,在下有幾百種方法反駁,隻不過在下不願罷了!”隨後又歎了口氣繼續道:“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說罷我繼續瀟灑的裝X而離開,然而田豐卻叫住了我問道:“此語出自《莊子·田子方》,指最可悲哀的事,莫過於思想頑鈍,麻木不仁。莊子這句話就可以理解為:最悲哀的莫過於人的沒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這比人死了還悲哀。因為莊子主張自由自在的活。而自武帝登記已來,采納董仲舒\"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而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太尉大人為何以此對之?”
這丫居然知道這麼多,話說勞資以前也隻是聽過這句話,根本不知道是誰說的……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居然說出來了,就要兜回來,於是我繼續說道:“武帝之前貌似沒有這麼一出吧?”
田豐繼續說道:“可武帝興我大漢,乃是我大漢先祖皇帝!武帝下令的儒術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家!”
我微笑的說道:“漢武帝劉徹乃是西漢第七位皇帝,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製選拔人才。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麵。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範圍,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武帝雖然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