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弘威大帝(1 / 3)

程閔終於享了一次齊人之福,但弘威大帝並沒有沉迷其中。雖然國家完成了一統,但他依舊不斷在提醒著自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既然自己已經走上了這個位置,就應該抓住每一分時間,為國家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然而,一個龐大的國家,並不是一個人就能夠照顧完全的。帝國的名臣良將,才是治理國家的中流砥柱。

如今統一了,弘威大帝要好好獎賞這些為國家統一出力的臣子。同時也是激勵他們,再今後,同樣要不遺餘力的為朝廷為國家為百姓出力。該封侯的封侯,該封伯的封伯。

同時,程閔也打算仔細想一想,後世的理論與現在相結合,重新規劃國內的行政和軍政,以應對今後可能出現的危急。畢竟,這個世界上,除了華夏外還有安息和羅馬兩個龐大的帝國。

這兩大帝國不輸於華夏,安息充滿了野心。而羅馬,自從它崛起以後直到滅亡,從來沒有停止過擴張。羅馬帝國第一位皇帝屋大維就曾經說過,不擴張毋寧死。

朝廷各部官員,各州軍政大員,近千人齊聚一堂。

在這一天,為了表彰眾臣曆年以來,為華夏統一作出的貢獻,弘威大帝大封群臣。

一時間,百官歡天喜地,又有些受寵若驚。

程閔穿上嶄新的帝國龍袍,升座。

百官精神抖擻,抱著朝板站班,一派統一後的新氣象。

有大內總管三德子,漲紅臉,激昂中大聲宣讀起弘威大帝程閔的冊封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華夏帝國國家一統,諸臣功不可沒,特……”

百官便如同那等待放榜的考生,緊張又忐忑。

華夏有六等爵位,第一等王爵,隻封皇室血脈。其下,公、侯、伯、子、男爵。

晉封:郭嘉為一等鎮國侯,荀彧為一等輔國侯,戲誌才為一等衛國侯,荀攸為一等建國侯,龐統為二等安國侯、田豐為二等定國侯、賈詡為二等宣德候,陳登為三等護國侯。

拔耀:趙雲為一等冠軍侯,高順為一等鎮軍侯,張遼為一等定軍侯,黃忠為一等毅勇侯、許褚為一等虎威侯、陳到為一等奮武侯、徐榮為一等威遠侯、徐晃為二等剛勇侯、龐德為二等克定侯、張允為三等靖海侯侯、鄧艾為三等立義侯。

其餘魏延、李典、樂進、高覽、紀靈、張燕等後來者皆封一等伯到三等伯,周倉、文聘、紀靈等人皆封男爵。

其餘陸遜、諸葛瑾、陳群隨後。等人皆封一等伯到三等伯,而其下之人,皆封勳爵。

於是皆大歡喜,群臣喜氣洋洋,三呼萬歲。

弘威大帝詔令,全國劃出八大軍區。

八大軍區以及管轄範圍:鄴都軍區又稱中央軍區:鄴都、冀州、並州、青州。

遼南軍區又稱北方軍區:幽州、草原。

許昌軍區又稱中原軍區:司隸、袞州、豫州、徐州、江北揚州。

建業軍區又稱江南軍區:荊州、江南揚州。

成都軍區又稱蜀中軍區:益州、南蠻。

西涼軍區又稱西北軍區:涼州、雍州。

西域軍區又稱東南軍區:西域。

富樓沙軍區又稱中西軍區:貴霜。

各軍區騎兵五萬,步兵十五萬。後勤部隊累計軍團兵力三十萬。這些皆是軍區作戰軍團,各州軍分區守備兵力三五萬不等。

調令,趙雲為帝國元帥兼鄴都軍區大將,張遼為遼南軍區大將、徐晃為許昌軍區大將、張郃建業軍區大將、黃忠為蜀中軍區大將、龐德為西涼軍區大將、徐榮花式軍區大將、陳到為富樓沙軍區大將。

另,魏延、王雙、李典、樂進、張燕、高覽、文聘、周倉、臧霸等人,皆為各州軍分區守備將軍。

另,陸遜、張允、甘寧、太史慈、呂蒙、徐盛、蔣欽等人,皆為帝國水軍將領。

法正、諸葛瑾等人,各州封疆大吏。

王朗、蒯越、郭淮、傅巽、王粲、陳琳、張既、楊修,辛評、滿寵、劉曄等人,皆為六部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