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對羅馬戰爭勝利,羅馬的國門被打開,華夏商人因此自由貿易大賺特賺。國內經濟也因此被帶動,百姓富裕。另外,地瓜,玉米普及,華夏人民不愁吃喝。弘威皇帝反而是開始鼓勵生育,因為華夏地盤太大,需要人去開發。
因此,大秦盛世繁華不在話下。
因此,弘武大帝有些時候就當起了甩手皇帝,自己掌握方向,具體事情全交給兒子們和軍師們去做。而弘威大帝自己,便在禦花園裏,與黃月英過溫馨的小日子。又在某些時候偷腥,去找杜秀娘玩玩角色扮演,大唱“征服”。
好日子一晃就過去一年多,弘威十三年,公元218年。華夏帝國先後在大洋之中建立島嶼中轉站,比如夏威夷等島。後又以此為踏板,在澳洲、美洲建立了移民城市。
許多富有開拓精神的年輕人坐船去新大陸,探索新大陸。這與弘武大帝的鼓勵政策是分不開的。比如礦產,誰發現誰就有一定的幹股。一夜暴富者比比皆是,引得更多的人前去,移民城市也不斷擴大。中轉站,也漸漸擴建成城市。
弘武大帝的日子過的也很滋潤,疆域龐大有災難是難免的,但是咱們不怕,因為咱們物博,咱們團結。那裏有災難,反而是一次破而後立的機會,建設的會更好。
因此,全國上下,皆是對弘武大帝的狂熱崇拜。人民見麵就會說:“沒有弘威帝,就沒有新華夏。”什麼長生牌位,也是越做越大,後來木頭的不要了,錢多的用金子,錢少的用銀子。每天三炷香,祈求弘威大帝長命,誰家沒有,一準就被街坊鄰居打成叛徒,打死了。
而弘武大帝自己,有華佗的大補丸頂著,想要生病都難。那真是,身體倍棒,吃嘛嘛香。白日習武,晚上動粗。
四月大朝會的時候,弘威大帝問群臣,“怎麼加強對羅馬的貿易。”
群臣以術業有專攻為名,一起將華夏皇家商會會長陳登、副會長戲誌才請了出來。
陳登和戲誌才都是最早追隨弘威大帝的臣子,陳登更是在弘威大帝尚未起家之時,便與之交往頗密,還在弘威大帝為難之時幫助過弘威大帝。
所以,如今的二人,那真是權勢顯赫。對於如今的地位,商人出身的陳登自己也是蒙叨叨。這也充分說明了,弘威大帝對商人的認可。
陳登雖然蒙,但心裏十分清楚一件事情,就是為程室多賺錢,這才是自己如今地位的根本。因此他這一段時間,也是組織了華夏皇家商會的精兵強將,研究如何擴大對羅馬的貿易。
華夏皇家商會如今是一個龐大的國企集合體,覆蓋了華夏二分之一的貿易,對外貿易更是達到了恐怖的三分之二,華夏所有的大商賈皆是商會的代理商。這為程閔帶來了巨額的利潤,這些利潤,相當於華夏帝國一年的財政收入。華夏皇家商會壟斷了全國二分之一的商業,有這樣的收入也是應該的。
在眾人的注視下,陳登走了出來,奏道:“皇上,可以鼓勵商人,在邊境營造廠坊,就近地區鼓勵種植原材料……如此一來,就能夠節省運輸成本,同時也能夠繁榮邊境地區經濟。縮小與內地的差距。另外,小作坊可以聯合。這樣有利於競價。一起進貨出貨,就能夠節省單獨進出的消耗。縮減成本。這些小作坊慢慢做大後,商業更加繁榮……”
百官大多是搞政治的,一時間琢磨了起來。
程閔則是大喜過望,“好,不錯。這樣的年月裏,陳愛卿就能夠想通透資源配置、合理利用、可持續性展,不錯。”
“資源配置,可持續性展!”陳登一愣,頓時露出欽佩的神色。心說我這裏十幾萬字的理論,皇上一句話就概括了,“皇上聖明!”
百官一看,自己懂沒懂不要緊,陳登顯然是懂了,那皇上必定是聖明的。於是呼道:“皇上聖明!”
程閔一陣尷尬,心說爺聖明個屁啊。不過周山也是他調教出來的,照這麼說,還是聖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