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程閔的紙幣(2 / 3)

陳登心急叩首道:“皇上征北方、掃中原、收江南、蕩南蠻,平草原、滅貴霜。他人江山萬裏,華夏江山何止十萬裏。如此功績,便是三皇五帝加在一起,也無法相提並論。怎能說沒有功績呢?若是皇上這樣的功績無法流傳千古,誰人的功績可以流傳呢?”

“皇上,您要是不答應,天下人痛心啊。”

“這……”程閔撓了撓鼻子,心說爺有這麼大功績嗎?好像是有……他不禁露出笑意,然而很快就收了回去,頗為無奈道:“既如此,就按照愛卿的意思辦吧!”

“遵旨!”陳登大喜而去。

五天後。

陳登、馬鈞、黃承彥。圍著一張大供桌,仰慕的瞅著數張麵額不等的鈔票原型。後世鈔票般大小。

隻見這鈔票之上,有漢字和少數民族文字。還有代表華夏諸民族的多重紋章。有弘威大帝獨創的“數字”,和大寫漢字的麵額,自然少不了發型年號。這些都是在四外邊上。

兩側,有代表華夏權力中樞的紫禁城各殿。一貫麵額,五貫,十貫麵額直至百貫大額,依次是天壇、乾清宮、保和殿、太和殿等等。還有一文到百文的。無一例外的,這些宏偉建築的中間,就是華夏開國皇帝。弘威大帝的頭像了。

這頭像畫的微妙微翹,栩栩如生,頭發絲都能夠數清楚,而領口上的金龍圖案,栩栩如生。另一邊,大秦的國徽、國旗都是有的。

“就是這一套了,看著就帶勁!”陳登拍了板。

於是,三人一方麵找來大匠,開始刻製鈔票模板。另一方麵。又尋找鈔票的紙張。

最終確定,用華夏特殊的一種紙張,“桑皮紙”為載體。桑皮紙呈淡黃色,工藝講究的桑皮紙可見明顯的纖維結構。明清及民國時期形成的地方官府典籍書冊,基本上為桑皮紙作為書頁,外觀及手感美觀。

有著千年曆史的桑皮紙被稱為人類紙業的活化石。千百年來。它記錄著我國傳統造紙工藝,是人們了解紙文化曆史的一個窗口。

程閔之後的後世記載。桑皮紙,古時又稱“華夏紙”。起源於華夏帝國時期。其以桑樹皮為原料,主要產於華夏內地的中原地區。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華夏年間,揚州地區就生產皮紙,迄今已有1800年曆史。該紙因時代而名,稱為華夏紙。

就此,程閔調集了九九八十一位雕刻頂級大匠,每人負責圖案的一部分。機關大師黃承彥,親自操刀,手法更是獨到,專做暗記。就此,製作出了一文……一貫、十貫、……,到百貫的鈔票模板。

之後,程閔下達詔令,九九八十一位大匠製作模板有大功,賜予勳爵位,賞賜豪宅家丁侍女金錢無數,個個讓他們提前退休,回家頤養天年了。整日裏黑衣衛在內守著,情報衛在外盯著。直到這些大匠死去,就在也沒人能夠製作出一模一樣的模板。而人們用慣了之後,稍微鑒別,就能分出真假。

五月初,大朝會。

皇帝老兒還沒有來之前,以徐庶為首的文臣,便議論紛紛起來。

“皇上若一意孤行,要用紙錢做交易的貨幣,咱們就死諫!”

“對,死諫!”

群臣義憤填膺,實在無法忍受,用粗陋的紙錢當貨幣。用金塊子,銀塊子也行啊。就連軍師們,也是無法理解。

當然,軍師們並沒有冒然參與,他們多想的是,這白花花的紙錢,太容易假冒了,這不是明著將華夏經濟往火坑裏麵推嗎。

這邊羅馬的經濟沒有崩潰,華夏的經濟,就要被弘威大帝的奇思妙想搞垮了。

趙雲、典韋這些帶兵的將軍們,不考慮這些繁瑣的政務。他們隻考慮一件事情,皇上說打誰的時候,怎麼打,才能將誰打的更慘,打的合皇上的心思。

“皇上駕到!”總管三德子這一嗓子,將議論皇上怎麼昏的文臣們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