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軍禦林軍將士,無不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個個如下山猛虎,奮勇拚殺。沙場之上,塵頭蔽日,殺聲震天。弘威大帝衝殺在前,典韋、許褚等無雙戰將首次聯手,萬人敵,程軍將士越戰越勇,直殺得地動山搖,羅馬人血流成河。
長江口背水一戰,雙方兵力對比之大,對雙方戰局影響之大是戰爭史少有的。
弘威大帝以五千兵馬,擊潰羅馬五個軍團五萬人的先鋒力量,沉重打擊了羅馬人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直接遏製了羅馬對華夏江東地區的襲擊,並為後來程軍在整個全麵戰爭中的反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帝國史記:在華夏與羅馬的全麵戰爭高潮之時,上演了一次時代的傳奇,弘威大帝程閔以5000兵馬,麵對羅馬五個軍團。名將典韋斬殺敵軍主將蘇拉,程軍大獲全勝。從此,“華夏人齊心,不可敵”,開始在世界流傳。
後世研究人員稱:弘威大帝的一些以少勝多的戰術具有唯一性,與他一生為國為民的威信分不開,華夏子民狂熱崇拜著這位華夏曆史上最偉大的帝王。這位偉大的帝王能夠為他的國家他的子民付出一切,同樣,他的子民同樣能夠為他付出一切。
因此,他創造出的戰爭奇跡,是任何人無法複製的。
弘威大帝一生無私無畏,他從一介草民起家,經過一生的艱苦奮鬥,站上了一個又一個巔峰。他的一生,被認為是華夏民族崛起的縮影,他創造出的奇跡,同樣是華夏民族的奇跡。
沒有俘虜。在血與土的戰場上,侵略者付出了他們注定要付出的代價。
滾滾焚屍的大火濃煙,三天三夜沒有熄滅。製造了一個又一個萬人坑。
後世西方學者指責:弘威大帝後期殘暴不仁,尤其是對待羅馬俘虜上。極其殘忍無道,沒有給與公正公平公開的待遇,大失一位仁德君王的德行,極大傷害了西方人的情感。西方人口銳減,數百年間無法恢複,弘武大帝應該對此負責。
東方學者一腳就將這人踹了下去,指出:凱旋大帝塞維魯誘導千萬西方暴民衝擊東方,才是西方人口銳減的根本願因。弘威大帝的內政綱要。飽含了後世世界經濟一體化。西方不說虛心學習,迎頭趕上。反而為了搶奪東方財富,駭然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弘威大帝不知後世學術界,為“誰才是這場世界大戰中正義的一方”吵了許多年,並焦頭爛額。
程閔目前已經是焦頭爛額,雖然他獲得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勝,但羅馬的優勢並沒有因此而喪失。羅馬還有十五萬大軍,可是四處出擊,破壞華夏內地。若羅馬人達到目的,後方的大亂一定會波及到前線。隻是後勤一項。就足夠前線的程軍崩盤了。
華夏各地有很多皇宮,有漢朝的皇宮,蜀漢的皇宮。東吳的皇宮,乃至於壽春也有皇宮。這些皇宮,最終都是弘威大帝的,因此節省各地行宮開支數千萬貫。
建業,皇宮。
武將趾高氣揚,軍師欣喜中難掩憂色。
程閔龍台上高坐,能夠全殲羅馬五萬先鋒軍團,這令他十分高興。然而,羅馬還有十五萬大軍肆虐在華夏的土地上。他也是皺著眉頭,他還是有一張底牌的。但資源太少,輕易不能用。
大勝。然敵人重兵壓境之下,喜悅太少。
老賈詡出班奏道:“皇上,羅馬入侵軍還有十五萬人,江東東南部估計有三百萬百姓被困,無法北撤。重鎮吳郡已經陷落……”
總之,包括程閔在內,被賈詡這麼一說,所有人唯一一點勝利的喜悅也沒有了。焦頭爛額,不知下一步怎麼辦。
硬拚?
自古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硬拚也是一樣的。
隨後,程閔采用了“圍點打援”的計劃。程閔指揮三千兵馬,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殲滅了羅馬遠征軍六千餘人。
江南的百姓見麵第一句話就是“皇上來了!”
“弘威皇帝!”百姓對弘威大帝程閔充滿了狂熱,聽說皇上來了,都漸漸激動起來。
弘威皇帝來了。弘威皇帝,一生戎馬南征北戰,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讓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如今,弘威皇帝麵對幾十倍的敵人,苦苦鏖戰。難道,我們就要眼睜睜看著弘威皇帝孤軍奮戰?弘威皇帝為了我們付出了一切,難道,我們就眼睜睜看著?
“絕不能這樣!”在百姓心中,弘威皇帝是天大的恩人,人潮開始洶湧。
情報係統的特工們也到處組織民間的群眾,讓羅馬人知道群眾的力量。
“敵人闖入我們的家園,我們的父母、妻兒、兄弟、姐妹慘遭殺害……隻要我們團結一心,拿起武器。追隨皇上對抗敵人。就能為我們逝去的親人報仇……”
“同胞們,鼓起你們的勇氣,拿起你們的武器。我們是華夏的子民,我們絕不會向任何敵人低頭!”
“華夏子民,共赴國難,追隨皇上。為國而戰!保衛家園,為死去的親人報仇!”
“華夏子民,共赴國難!”
“追隨皇上,為國而戰!”
“保衛家園,為死去的親人報仇!”萬餘百姓徹底激憤了,震天的呼聲,在華夏的土地上回蕩。
人們紛紛高呼著“弘威皇帝”!上萬百姓,仿佛醍醐灌頂一般,便感到渾身巨震,腎上腺勃發,英勇無畏,視死如歸。“弘威皇帝”這四個字,在華夏百姓心中,確實有著無窮無盡的力量。
一百鬼子,就能夠殺我三千人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不不,是就沒有出現過,這多虧了“弘威大帝”這四個充滿神奇力量的字。
這四個字分開啥也不是,組合起來,怎麼就這麼有力量呢?這有待於後人去發掘,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