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超與南海觀音並肩而行,一路談論風土故物,山水人情,倒也好生愜意,步上有若直登青天白雲處的山道,隻覺山路迂回,清幽寧恬,林木夾道中,風景不住變化,美不勝收。
兩人往上委蛇而行,才抵達西峰山頂。山路愈行愈險,危岩削立,險道盡處,山路轉為平坦易行,林蔭盈峰,清幽寧逸,朝陽下透出半山腰林木覆蓋之下的寺廟翹角淩空,殿宇重重,流雲穿梭,古寺大門處掛上的巨匾以大字金漆書寫,在陽光的映射下閃閃生輝,卻絲毫不覺張揚耀目,自有一股樸實無華的動人情景。
佇立險峰,張目遠眺,山風拂過,一種出塵脫俗的感覺油然而生。
“此去上下幾千年,正果金身幻海邊。”荷風傳香氣,竹露滴清響,怪石險峰,清風流泉,聲聲吟哦悠然從觀音口中傳出,觀音愜意地斜倚著一塊嶙峋大石上承接清風拂麵而來,伸手掠發,自然流露出一股悠懶閑散的氣息,她轉首向身側的唐超微笑道:“你現在可知此詩句何意?”
唐超也不在遲疑,凝視著菩薩含笑的眼神片刻,搖頭失笑道:“菩薩是要考我哩!此詩就較為世人所罕知,晦澀難懂,我至今不知是何意…”
菩薩見唐超語塞,也不再緊逼,仰首遠眺,天空碧藍如洗,山間雲霧繚繞,清風徐來,一陣悠閑舒適油然而生,深吸一口山林間清新的空氣,張口吟道:“此去上下幾千年,正果金身幻海邊。若要有緣來相會,花影半簾望峰巔。”
吟罷,菩薩注視著正自默默沉思的唐超,半晌方道:“你可否對比這前後詩句意境上不同之處?”
唐超更暈了,茫然的望著菩薩。
菩薩可能感覺出來唐超異常的尷尬,但顯然菩薩另有深意,倒是唐超自己不能領悟了。唐超微感汗顏之餘也不禁仔細思索,唐超終是才智過人,一旦從誤區內走出,片刻之後便有悟於心,轉向菩薩揚聲笑道:“我稍明白些了,菩薩想聽否?”
“哦?你明白就好!天機不可泄露。”南海觀音聞言微微一笑著,側首望了唐超一眼,她清澈純淨的眼神裏隱隱多了幾分促邪調侃之意。
唐超仔細玩味著觀音菩薩的眼神,心頭有些恍惚,攤手灑然道:“菩薩莫要耍我哩!何自有情因迷入,何緣執迷為情生!一樣情愁,若能破除迷障,孰有所傷?弟子再謝菩薩不吝指點迷津!”言畢,再次對觀音菩薩長揖為禮。
觀音菩薩微微一笑,飄身閃開,依然淺笑道:“你知道倭人為什麼要侵入華夏?”
唐超茫然的搖了搖頭。
菩薩又道:“徐福死前曾經留下一本徐福秘笈,這件事你知道吧?”
唐超點點頭。
菩薩道:“這本秘籍裏藏有一個天大的秘密:你們師徒四人從西天取經後,你的那根如意金箍魯棒終於完成了使命,它重新被佛祖定在了東海,不過,卻是在靠近華夏的位置。因此,這個島國就經常發生地震、海嘯。徐福很想找到定海神針的位置,然後把定海神針放到倭島附近的海底,這樣,就能定住倭列島下沉的趨勢,但如此以後,華夏大陸將出現無數的驚天地震,華夏大陸也會慢慢被海水侵占,倭列島下沉的命運將被轉移到華夏身上…”
直到這時,唐超終於知道為什麼特高科非要與他為敵了,原來,他們想阻止唐超尋找定海神針。
接著,觀音又說了一個天界的秘密。元始天尊的師尊是鴻鈞老祖,三教是指闡教、人教、和截教,教主分別是元始天尊、老子(道德天尊)和通天教主(靈寶天尊)
元始天尊是鴻鈞老祖的二徒弟,掌管闡教。他的弟子很多,其中不乏有名之士。像佛教中的文殊、普賢、觀音三位菩薩,以及“過去七佛”中的懼留孫佛都曾是他的門人弟子。而楊戩、哪吒、李靖等人都是他的徒孫。後來,他成為三清教的主管,也就是《西遊記》中的玉清聖地先天教祖。
通天教主是鴻鈞老祖的三徒弟,掌管截教。他的門人弟子最多,但大多都是在濫竽充數。不過,他也為上天做了不少的貢獻。像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電母、普天星相幾乎都是他的門人。通天教主聽信眾弟子的讒言,擺了下誅仙、萬仙二陣,堵住了薑子牙的去路。後來多虧四大教主同心協力才破得此陣。他就是三清教的另一位教主,上清聖地通天教祖靈寶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