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道:“好了好了,不討論與咱們無關的人了,快點吃飯,飯菜要涼了!”
笑兒把嘴張得大大的:“你喂!”
明帝大口大口的往自己嘴裏扒飯:“連親一下都不肯,還想朕喂?”
笑兒問道:“你不喂是不是?”
“不喂!”
笑兒叫道:“你敢不喂你老婆,我就不喂你女兒,看咱們誰狠!”
明帝才不吃這一套:“她也是你女兒,你不心疼?”
“你都不心疼我,我還心疼她?”
立諳不知道是不是當真以為她的爹娘吵架了,竟哭了起來。
明帝心疼地從笑兒手裏抱過立諳,埋怨道:“你看,把小寶貝都惹哭了。”
笑兒卻得意地拿起飯碗,慢悠悠地吃起飯來,還裝出一副很可憐明帝的樣子:“要不要我喂你啊?”
每日都是這樣簡單有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日種地,晚上吟詩作對、讀書作畫。明帝的字畫水平仍是一流,笑兒隻是在一邊湊湊熱鬧,畫出來的東西也隻是搏明帝一笑罷了。
明帝隻能把這份希望放到他的小女兒身上了。盼望她快快長大,可以陪他享受琴棋書畫的樂趣。
不過一想到立諳找大之後也得像她的姐姐們一樣嫁人,不能再陪在他們身邊,明帝又期望小立諳能夠慢慢長,可以在他們身邊多待些日子。
有空的時候,他們一家三口還是經常去打獵,打獲了獵物就回來加餐,還把黎旭叫來一起享受美味。
(說的好聽,其實是請她過來幫忙把獵物弄幹淨罷了。要把動物的皮弄剝下來,並把它們的五髒六腑弄幹淨也不是件容易事呢。黎旭以前經常看禦膳房弄,她很快就弄得非常熟練了。)
農閑的時候他們就去看日出賞風景,沒有了以前的忙碌,有的隻是一顆相愛的心。笑兒的笑聲與山中的泉水、小溪相應成彰,成了明帝耳裏最美的聲音。
明帝最大的願望便是讓笑兒歡笑一生,現在他終於做到了!
哈哈哈哈——!從靈山傳來一陣歡快的笑聲。
佛祖對自己的傑作相當滿意:“帶著笑聲來,帶著笑聲走,許她一世笑,人生少煩憂啊!”
笑兒原是佛祖座前的一根白蠟燭。佛祖的座前曾經亮起過無數支蠟燭,笑兒隻不過是很平常的一根。(親們還記得明帝在莊後死前做的那個夢嗎?那個一身白衣為明帝點燈指引方向的就是笑兒。)
“這蠟燭也是有靈性的,知道替人垂淚到天明。”佛祖大發慈悲,許笑兒托世為人,並賜她一世笑聲。
開心時人人都會笑,那不稀奇,佛祖要的是笑兒在困境中也依然能笑得開心。
左挑右選,他選中了可憐的楨柳氏,給了她一個得子的機會,並親自抱著幻化成嬰兒的笑兒投進她的腹中。
明帝便是燭台。
那個燭台上麵曾經點過無數根蠟燭(意味著明帝同誌曾有好多女人啊),但點完了笑兒這一根之後,他就被收了起來,再也沒有用過。
蠟燭與燭台本就是絕配。
追風便是那在蠟燭身邊吹來吹去,卻始終沒有將蠟燭吹滅的風。他有緣份認識她,愛上她,事事都幫她,可他卻永遠不能得到她。
前世今生。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