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不隻是生存(1 / 2)

我們現在有很多人隨口說80後或者90後是垮掉的一代。事實上,垮掉的一代這個短句特指的是西方二戰後的那代人。由於二戰的反基督性,使得西方人在戰後形成信仰真空。許多年輕人的生活簡單,不修邊幅,喜歡穿奇裝異服,厭棄工作學業,拒絕承擔任何社會義務,以浪跡天涯為樂,蔑視社會法紀秩序,反對一切世俗陳規與資本壟斷,討厭機器文明,他們永遠尋求新的刺激。縱欲,吸毒,沉淪是他們的代表。

起初我看到這個觀點時,也曾僥幸過。可後來想想,其實我們國家現在的八零後九零後乃至零零後的年輕人跟這些人又有什麼區別呢,他們有披頭士我們有殺馬特洗剪吹,他們有各種毒品濫交,而我們的海天盛筵以及各種濫交大趴比他們更有過之無不及。傳統幾千年的國人正在慢慢走向開放的前沿,認識幾天就上床打滾的比比皆是,曾經被捧上神壇的道儒學說正在慢慢被整個社會拋棄,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名言警句與心靈雞湯,當然還有英文中那句罵人的話,F-U-C-K!

我一直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後來我仔細研究後發現,好像這一切都是從改革開放開始的。自從改革開放後,社會風氣正在慢慢變的西方化,開放化。這並不代表改革開放是個錯誤的決定,事實上改革開放帶來的成就,是無人能及的。在短短幾十年間,能依靠智慧勤勞創造出如此驚人財富的,恐怕也就隻有中國。我發現,真正讓人們垮掉的,不是社會風氣,而是改革開放後帶來的財富。溫飽思欲,當人們不再追求簡單的果腹後,就開始追求身體與心靈上的雙重享受。隨之而來的,就是沉淪或迸發。

我記得我在上學時期看過所羅門.諾瑟普的小說《為奴十二年》,後來這部小說被改編成同名電影並且獲得奧斯卡獎。說實話,這個故事獲得奧斯卡獎在我意料之中。故事中有句話十分經典,可以解釋為什麼會出現垮掉的一代這樣的詞彙。

不隻是生存,而是生活。

生存與生活,其實隻有一線之隔。我記得周星馳的電影裏有句台詞是這樣的,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我記得孫曉青跟我說過,我不要我的男人混吃等死也不要他沉淪垮掉,我要他每天都朝氣蓬勃,向上迸發。說實話,在孫曉青麵前我永遠都像是個長不大的男孩,究其原因她比我大三歲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孫曉青坎坷的人生經曆。

我家裏盡管窮,但父母在我上大學時還能從牙縫中擠出錢給我買電腦,我從小也沒有體嚐過那種吃過上頓沒下頓的生活。依靠著父母的勤勞努力,我在這種溫飽的哺乳環境中成功垮掉,而孫曉青卻沒有。她從小一切就知道靠自己,就連上大學她都需要自己賺取學費。

我很難想象,如果當初我沒遇到孫曉青,我會不會在垮掉的這代中沉淪。最後混吃等死,隨便娶個媳婦,或者在王穎麗與夏婉玉的決鬥中被首先幹掉。這些年我也一直在想,如果當初沒有孫曉青我會怎麼樣,後來有天我忽然明白,男人這輩子總會遇到個讓你發瘋發狂後再向上迸發努力的女人,馬曉丹讓我挫敗發瘋,孫曉青讓我發瘋迸發。要不是她們兩個,我恐怕也跟那些普通人無疑。大多數人都不明白生存與生活的意思,他們認為生活就是在嫻靜的午後喝杯下午茶,在晚上睡覺前看本自己喜歡的小說,在網上罵人吐槽坑爹。其實不然,真正的生活是睿智的,明白自己愛誰,明白自己要什麼。不被世俗迷茫,不為紅塵癲狂。這就是真正的生活。

說實話,我根本不記得徐功生給我介紹的這兩個人叫什麼。跟他們吃飯的時候,我完全是在跟徐功生交談,根本沒理他們。飯局兩個多小時,他們兩個交給我兩份資料,離開華爾道夫酒店後,我隨手將這兩份資料丟到停車場上的垃圾桶裏。很顯然,我不需要徐功生幫我介紹客戶,我需要的隻是他幫我將消息傳出去,讓別人都知道我要進駐製造業,僅此而已。

回去的路上剛好途徑大學城,我看到路邊有賣餛飩的,就讓老三將車停在路邊,我們兩個一起吃餛飩。大學城路邊的小攤自然吃不到太好吃的東西,但在晚上十一點的時間吃份餛飩十分難得。附近好像是夜市攤,老三看到有賣鹵肉火燒的,就去買來兩個。吃著鹵肉火燒喝著餛飩湯,吃的滿嘴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