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1 / 2)

第二次是參加了所謂的中秋賞月吟誦,事前李景餘告訴她這一消息時,她萌生了激動,以為這次可見到真刀真槍的實戰了,以至在等待的幾天裏她的內心都處於一種亢奮,仿佛勇士出征前豪邁地不能平靜,雖然不是正式成員非得有自己的作品不可,但臨場觀戰或者上陣助威也不失為慷慨的壯舉。她在夜幕降臨時就趕過來滿懷信心地坐在月光照耀下的天坨山草地上耐心等待著吟誦的開始。這晚天公作美,朗朗晴天,這樣晴空萬裏月色灑滿大地的情況在這裏是不多見的,尤其是在初秋的時節更是難得一遇。李景餘是老會員了,本應參與到組織這次活動當中,他這時沒有走到組織者的人群,而是陪在葛碧潭的身邊,是月色的皎潔吸引得他願與她共同賞月,還是她的魅力如磁石使得他不願分開。在等待的過程中,他們舉頭望著如盤石大的月亮,今晚的月亮在他們的視覺裏特別大也特別明亮,這樣的感覺既有人們的趨同心理使然,更有自然界的真實如此。正在望著月亮的時候,葛碧潭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年有十二次的月圓,為什麼古人偏偏將八月的這次定為觀賞的佳節?難道其餘的十一次都不值得賞玩嗎?”這突如其來的一問,對於沒有任何準備的李景餘來說一時難於應答。他立即開動腦筋,想在盡量短的時間內給出正確的答案,以便在心儀的女生麵前展示才智,他甚至想到,她是否是在有意識地進行考核或者測驗,可是經過幾番努力,絞盡腦汁地思維過後也沒有答案,以至連猜想也沒有提出。其實葛碧潭並沒有他想象得那麼複雜,隻是隨意說出了自己的一個突發奇想,並沒有想讓他給予回答更沒有他所理解的考驗他的意思。所以她在提出問題後陷入沉思當中,力求破解這一疑慮,並沒有在意身邊李景餘的作為。她雖然沒有想出合理的解釋,但她想出了一個破解的途徑——天文學知識裏一定有答案,她又想到這樣的民俗節日,一定是古人的經驗總結或者有科學道理的揭示,隻是自己不知道罷了。時間過去雖不是很長,但處在等待中的感覺總有一種時間仿佛延長了的怨情,尤其是懷著期盼的等待更容易加重這樣的情懷,幸虧他們兩人都有對提出問題的思考,不然不知是怎樣的煎熬了。終於等來了一名組織人員的出場,沒有燈光,月光足以起到照明的作用,而且在皎潔月光下更有詩情畫意的奇幻感。出場的是一個女生,這不僅從聲音聽得出來,而且從形容衣著上看得出來,她擔任的就是主持人的角色,一段開場白之後退回到聚集了一堆人的地方,接下來是從這一堆人中又有一個人走向了這個女生剛才站立過的地方開始了所謂的中秋賞月吟誦,葛碧潭停止了賞月,也暫停了對問題的思考,轉而聚精會神地聽著剛出場的一個男生的朗誦,第一句沒有聽完使她有如泄了氣的皮球一下子將繃得緊緊的神經鬆弛了,後來吟誦的是古人有關中秋月色的佳作,熟悉得她都不願提及,這又使她開始了第二次的大失所望,接下來的數人誦讀的依然是古人的作品,沒有聽到有一個人吟自己的詩作,哪怕是不好的習作,但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出來,但卻等出來了歌舞演唱,又與第一次的一模一樣如出一轍,這種自娛自樂的近乎惡搞使她沒有了看下去的耐性,她提前退場了。在返回生活區的途中,李景餘幾次三番想說出安慰她的話,但又不知說什麼好,所以便一直默默地陪在她身邊。葛碧潭除了對文學的向往外本想借參加這樣的吟誦活動幹擾一下她對父母思念的苦悶,沒想到不僅沒有去除苦悶,反而又增添了無聊侵擾。這樣地度過來到大學的第一個中秋節,她真有一種不甘心的情愫在胸中湧動,於是她振奮了一下精神,要向李景餘說出自己對這次活動的評判,上次是在他的追問下說的,這次是他已知不佳,不需她的評價,但她卻抑製不住地要說出來,抨擊!盡是抨擊的激烈言辭,他在聽著時隻是不住地點頭表示讚同,卻沒有一句附和的批評,這是他的性格使然,還是他已經對此習以為常,她不得而知。一通發泄之後,輕鬆了許多,不然她也不知道會憋屈成什麼樣子。平靜之後,她又告訴他準備了詩作,如果當場被吟誦感動後,她一定會自發地朗誦自己創作的撇腳詩,她還對他說出了開始時的心理活動,既渴望有佳作的出現,又擔心自己的相形見絀,後來才知道完全是一種多餘,盡是古人的佳作。說到這裏時,她開玩笑地道:“麵對曆久不衰的古人佳作,我豈敢與之抗衡,況且那樣的氣氛,何以能激起誦讀的興致,罷了,一場空歡喜,枉費心力!”聽到她的感歎,李景餘既有惋惜,更有好奇,便提出拜讀的請求道:“怎麼能說枉費心機呢?隻要有一個讀者也是價值的體現,能否讓我一睹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