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紋璽明白後對劉嘉露埋怨不已,一是沒有公開這麼美好的情緣;二是沒有公布這麼美妙的昵稱。不僅沒有給她們四人的生活早早帶來大有情趣的話題,反而險些因此把她們嚇出病來。沒完沒了的埋怨,聽得劉嘉露心煩但又不能明顯地表示反感或者反抗,所以隻能采取岔開話題的唯一辦法了,於是一邊熱情地招呼吃菜,一邊號召說點開心的話題。
什麼是開心的話題呢?她的男友第一反應便是演藝明星的軼聞趣事,尤其是緋聞更能吸引聽者,這也是劉嘉露百聽不厭的內容,每次電話閑聊幾乎都會涉及,於是他便裝模作樣地提議先來一段,又是未開口,僅憑他的表情與誇張的手勢就吸引了程紋璽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實現了劉嘉露岔開話題的目的。關於眾多明星故事的演繹,程紋璽則表現得全神貫注,劉嘉露在男友振振有詞中時不時插上幾句,看得出來,劉嘉露在這方麵的興趣與男友有著高度的一致性,如果不是這次相聚,她們很可能忽視她在這方麵的突出之處,平時她經常會談及這方麵的內容,隻是沒有引起她足夠重視罷了。演藝明星無愧於時代的寵兒,給當代的人提供了無限豐富解悶取樂的話題,而且在社交場合更是發揮著難於取代的作用——認識不認識的人隻要談起此類話題,沒有不感興趣者,如果誰表示出厭惡,則會被眾人認為是異類。崇拜明星已成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時尚,時尚仿佛隻屬於年輕人,但這一時尚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一點也不遜色於年輕人,甚至有更甚的傾向,許多老年人以心中的明星作為精神生活的全部或者作為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可見明星對這些人做出了多麼巨大的貢獻,但眾人對明星的盲從更無愧於明星,這是目前流行於全社會的最大現實。所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樣的社會現實有多大或者多少合理性?它的合理性恐怕隻能以現實存在作為辯護詞,難道這種現實就沒有主流文化的缺失而導致末流文化的乘虛而入嗎?文化的本質意義究竟是什麼?什麼樣的文化才具有真正的社會價值?要回答這一嚴肅且重大的問題,必須回溯到文化誕生的源頭,周成製禮作樂的良苦用心在於教化萬民,而不是娛樂,即使有樂也隻是為了寓教於樂,以樂為教,絕不是樂不思蜀的取向。而明星帶給民眾的是什麼呢?這一點娛者與被娛者都很清楚,帶給社會的也隻能是傷害——一味的娛樂不僅起不到教化的作用,反而使之走向頹廢甚至墮落,這種漫延的社會風氣何時是盡頭,周公不可能再世,但周公的精神可以繼承,何人有此承擔將是民族的功臣!
在未談到明星時,葛碧潭對於麵前的這個男生在開始時瀟灑的認識中又增添了詼諧的成分,覺得劉嘉露在選擇男友上還有不錯的眼光,可是在大侃明星後,她看出了他瀟灑詼諧背後潛藏的世俗,在接下來流行歌曲、娛樂節目、婚介節目的津津樂道中,她才看出了他世俗的本質屬性,原來展示給她們的風流倜儻是裝出來的,是表演給她們看的,純屬裝飾性的外表掩蓋了本來的麵目。葛碧潭由此引發了內心的不快,這種不快不僅僅是對於這個男生的不滿,而是對於大學生普遍存在的這種現象的不滿——不論任何場合,不論是熟悉與生疏,隻要談起這類無聊的話題都有無比高漲的熱情,卻很少有人談及政治,談及文化,是政治的寒涼使同學們遇冷,還是學生對政治缺少應有的熱情?大學一開始就開設了多門的政治課程,可是僅僅停留在獲得學分的層麵,根本激發不出同學們對於政治應有的那種熱情。沒有高漲的政治熱情何以談起社會責任?沒有社會責任何以談起民族複興?難怪世人都沉溺於娛樂的精神自殘,原因就在於政治的冷淡,當然文化的缺失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政治、經濟、文化三者協調發展社會才不失畸形,經濟的快速發展使社會有了無限的活力,然而,庸俗的泛濫與崇高的稀缺卻也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