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四日,中書詔令終於簽發。由司禮官當眾宣讀。如果人地下巴真的可以掉下來的話,那天的朝堂之上一定可以遍地揀到下巴。副主考們全都是六部侍郎中最年輕氣盛的官員,可主考官卻是高齡的蘇致新。雖然蘇致新身在朝堂。卻從未涉足此領域。,但是好在也是個眾所周知的名譽官位,但在製度上他仍然有著正一品朝職,屬於可以被選任為主考官的範圍內。
隻是以前,還從來沒有象他這樣的人被重新起用過,眾人在推測可能人選時也沒有一個人想到了他。
不過李隸難所建議的這種老少配是為了達到什麼效果,大家很快就體會了出來。蘇致新並不是一個特別強硬的老臣。他溫良、柔和,從不拒客,不抹人家麵子。非常的識時務,隻是時務不太認得他。
因為他身在朝堂了。對朝中的人脈雖然疫情二尺,但是這次事件是六皇子指派給他的,但是他卻如同抓到救命到場一般,明眼人,誰都能看出來,李隸權現在沒有實權了,隻怕是黃泉路進。雖然是皇上不想追究,但是朝中所有元老都會咬著這件事不放,李隸權怕是要完了。
正因為是這樣,所以蘇致新一定好好的在六皇子麵前,表現表現,讓他知道自己的真心實意,才能夠保的一家老小的幸福啊。
,跟其他人隻須提點一下大家便心知肚明的事。到他這裏非得把來龍去脈交待個絲毫不爽才行。關鍵是人要是沒有特別鐵地關係,誰敢貿然把殉私的話說的那麼清楚,尤其是對著一個被人遺忘了好多年,根本摸不清他深淺地老臣。畢竟風險還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總不能路子還不熟呢,就不管不顧地抬著一大箱金銀珠寶上門去求人辦事,新上任地幾個禦史又不是吃素地。
但是從定下考官人選到入闈開試,隻有十來天的時間。通向蘇致新那裏地門路還沒來得及查清打開,這位老大人就收拾包袱進了考場。沒有了外界的影響和各自的私心,那麼既使是爭論和異議也會變得單純。其實老少搭配最大的缺陷就是年長的因循守舊,不接受新的觀點,年輕的自負氣盛,不尊重前輩的經驗。
六皇子在“慎思數日”決定人選時,首要考慮避免的就是這個。雖然最後的名單裏並不全是他所建議的,皇帝自己也改了幾個,但大的格局總算沒變,最終也達到了李隸楠想要的效果。這主要歸功於蘇致新這個人確實選的合適。
他雖然年邁,但性情並不固執,樂意聽人辯論,同時他身為前代大學士,雖然世故,但但是身居宰相這麼多年,知世故而不世故卻也是輕而易舉的,畢竟厚重的底子擺在哪裏,十八位副主考第一天閱卷下來,對這老先生已是信服,無人敢不尊重他。一旦主考官不反感年輕人的不拘一格和魯莽冒進,副主考們又承認主考官的權威裁斷,那麼相互製肘自然可以變成相互補益,不至於產生大的矛盾。
其實這一年的春闈還遠遠做不到不遺漏任何的人材,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但最起碼,這絕對是多年來最幹淨公平的一次科考。六皇子的目標是“無功無過”,他不指望一下子就清理完所有的積弊,也沒有采取更強硬冷酷、更容易招致不滿和反對的方式來保證廉潔,他首先要改變的就是“無弊不成科場”的舊有觀念,切斷許多延續了多年的所謂慣例,從而邁出整肅吏選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