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改變(1 / 1)

“早點犁地,早點漚肥,要想田地裏出金子,就得把田地當金子伺候啊!”老伯邊抽煙邊說,眼睛還是一直看著遠處。

“老伯,這麼涼的天氣,您怎麼不穿雨鞋就下地啊,這樣身子受得了嗎?”杜睿琪心疼地問道。

“嗬嗬,孩子,你是城裏人吧?我們鄉下人,命賤,哪有那麼多講究啊!”老伯轉過臉,看了看身邊的杜睿琪,笑了笑說。

老伯的話讓杜睿琪聽了心裏很難受,是啊,鄉下人,總是這樣看自己,命賤!好像城裏人就比自己的命高貴一樣!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被這樣的城鄉二元製結構,活生生給割裂出來了!什麼時候,我們的國家能消除城鄉差別就好了!

“老伯,您家裏有幾畝地啊?要這麼早就開始犁田?”杜睿琪問道。

“田也不多,可就是我一個孤老頭子在耕種,所以要早動手。再說,現在是農閑的時候,正好可以慢慢幹,不著急。”老伯說道。

“老伯,您的孩子都不在家嗎?”

“唉,都在家守著這幾畝薄田哪有飯吃啊?都出去打工了,幾個孫子孫女留在家裏讀書!難啊!”老伯歎了口氣說,“去年開始還好些,往年就更難了!”

杜睿琪不知道老伯說的什麼意思,怎麼往年更難?去年好些?

“去年的收成好些了?”杜睿琪問道。

“是,去年沒有漲大水,田地沒被淹,收成比往年好些。還有啊,去年我們鎮裏來了一位好書紀,給我們重新核算了農業稅和鄉村提留,每畝地少交上百塊錢哪,我們的負擔也減輕了不少。真得感謝這位好書紀啊,聽說還是個女的,真是有本事!”老伯依舊看著遠處說。

聽到老伯的這句話,杜睿琪心裏陡然一陣激動,沒想到自己所實行的這個改革,還真是得民心的,不是親耳聽到這句話,杜睿琪是不敢相信,老百姓對重新核算農業稅和鄉村提留有這麼大的反應。

“是嗎?您沒見過這位書紀嗎?”杜睿琪笑著問道。

杜睿琪又要開始在平安鎮的新規劃。

總體的局勢穩定之後,班子的配備也已完備,梁曉素來到了平安鎮,又成了她的得力助手。徐文娟、沈運達、何俊提起來後,工作幹勁更濃了,整個鎮裏的工作積極性都上來了,杜睿琪的各項工作都開展得有條不紊。

年後,杜睿琪把吳永進送上來的材料報到了縣裏,果真為吳永進爭取到了30萬的農村企業扶持款。這30萬元,對於吳永進來說,無異於一筆巨款,是他這個小作坊剛剛起步的救命錢,有了這筆錢,吳永進的規劃就可以實現一大半了,他可以先引進一條比較好的眼鏡生產線,擴大生產,提高產品質量,盡快去打開市場。

為此,吳永進為自己的眼鏡加工廠注冊了一個商標,就叫“永進眼鏡”。這個注冊商標,開創了平安鎮的曆史第一,因為平安鎮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注冊自己品牌的小企業,在餘河縣也不多,吳永進畢竟是從外麵回來的,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開發,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比很多人都走在了前麵。

從這一點上,杜睿琪再次看到了吳永進的個人能力,他的高瞻遠矚,一定能為他的事業帶來蓬勃的發展,她相信吳永進會成為整個平安鎮甚至是餘河縣的農村個體企業的領頭人。

每次從平安鎮的後門進出的時候,杜睿琪心裏都覺得怪怪的,總有點寄人籬下的感覺,不那麼光明正大。好好的一個鎮政府,為什麼天天的要走後門呢?杜睿琪很不爽。

她決定,盡快到平安鎮中學去一趟,以來是看看學校,慰問校長和老師們,二來是探探校長的口風,看看學校是否還需要那個山崗上的分部校園,如果不用,她決定先借來作為鎮政府的臨時辦公場所,改變這種每天走後門的“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