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不同的雕刻工藝!”杜睿琪說道,“這麼裏三層外三層的雕刻,第一次見到。”
“這就是海州雕刻的與眾不同。”錢密說,“海州木雕題材內容豐富;其雕刻技法分類,有沉雕,浮雕,圓雕,通雕和鋸通雕五種,通雕最為卓越,在木雕藝術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您看到這件作品,就是通雕的代表作《蝦蟹簍》,也是獲得國家級工藝美術金獎的。”
“果真是很有地方特色。”杜睿琪說,“不瞞錢總說,我啊也是個粗人,對文化沒有什麼研究,對嶺南文化就更是不懂,今天看了錢總這麼多寶貝,也算是很大增長了見識,對錢總更是刮目相看了!”杜睿琪說道。
“哎呀,杜書紀這麼一說,讓我錢密恨不得找個地縫給鑽進去!”錢密很誇張地說道,“杜書紀博學多識的人還說是粗人,那我錢某就真是無地自容了,剛才跟杜書紀介紹的這一點點,也是錢密班門弄斧,獻醜了獻醜了。不過,我真心希望,杜書紀有空到我們廣東各地去走走看看,相信能給杜書紀意想不到的收獲。”
“好,先謝謝錢總!有機會一定去!”杜睿琪很高興地說道。
“如果杜書紀不嫌棄,我錢某願意來給杜書紀促成廣東之行,並為您做免費的導遊!”錢密進一步說道。
“嗬嗬,那太好了,到時候少不了麻煩錢總這個地主了!”
“那真是錢某的榮幸啊!好,期待杜書紀踏上廣東的土地,我一定為您開路!”錢密很是認真地說道。
“來,杜書紀,請喝茶,請喝茶。”錢密把泡好的茶用一個精致的小鑷子送到了杜睿琪的跟前。
剛才看著錢密泡茶,杜睿琪也是感慨良多。
這老廣就是能來事兒,光是這茶具就是一種很好的文化傳播。這套上好木質的茶托,精雕細刻,上麵刻著的荷花蓮葉,也是宛如水中活蓮,漂浮在茶托的四周,襯著中央的茶具,相得益彰。還有那朱紅的小小的茶杯,造型優美的茶壺,組合成的這套上好的茶具,
錢密剛才衝泡的那一通程序,也是典型的海州工夫茶的程序:泡器、納茶、侯湯、衝點、刮沫、淋罐、灑茶等完整的一道流程。看得出,錢密的動作嫻熟而且顯得優雅,真是有一番功夫在裏麵。
餘河人也喝茶,但是喝的大多數的綠茶,而且是大杯衝泡。一小撮茶葉,放進杯子裏,可以反複衝泡,有時一上午也就這樣一泡茶就可以了。和海州工夫茶比起來,那完全是兩碼子事兒。人家這喝茶,就真正是在品茶,餘河人喝茶,更講究的是實在,那就是解渴,喝水。
看來,這地域的差異帶來的文化差異是很大的。
杜睿琪端起小小的茶杯,聞了聞這色澤金黃的茶水,感覺到一股濃濃的茶香直沁入心田,甚是舒服。再學著錢密的樣子,細細地品了一口,入口略帶苦澀,但是很快就感覺到甘醇無比。和綠茶是決然不同的風味。
“嗬嗬,杜書紀喝得慣麼?這是海州的功夫茶,衝泡的是海州龍鳳山上的龍鳳龍鼎香,茶味兒甘醇,但是比較濃烈,不知是否和杜書紀的口味?”錢密笑著問道。
“不錯不錯,是比較濃,但是很香很甘醇。”杜睿琪點著頭說。
“你這海州館果然是名不虛傳啊,處處都是海州文化的展示。”杜睿琪笑著說,“連這杯茶,也這麼博大精深。”
“嗬嗬,文化其實無處不在,衣食住行,都是一個地方文化的彰顯。今天您看到這些,在海州本地,很多東西也是習以為常的,像這工夫茶,還有一會兒我們吃的海州菜,都是日常居家人每日必享的。我這兒把它展示出來,隻是提煉得更加精純高雅一些。”錢密說,“所以現在有句話說得好,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我們正在丟棄的一些東西,其實是很寶貴的。”
大家正談論著,菜已經開始上了。
“杜書紀,這邊請,請上座。”錢密請杜睿琪坐到東邊靠牆的那個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