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發水槍射擊在了泥龍的身上,由泥土構成的身體根本就不足以接受這樣的水流衝擊,第一輪的進攻很快就被擊退了。
可是戰鬥不會這樣結束,為了種群的繁衍,泥龍並不會這麼簡單的就放棄,然而它們的屢次進攻,都沒有奏效。
即使搖擺著巨大身體使出撞擊或者是落石,但靈巧的水躍魚總是能夠躲開,即使躲不掉它們還能夠刨洞,戰略性的在淤泥中藏起來。
甚至還有一些水躍魚學會了求雨技能,在雨中,泥龍的戰鬥力就更加被壓製了。
泥龍不是這群水躍魚的對手,選擇了退敗。
不過雖然搞不定水躍魚,但是力量巨大的它們卻想出了另外一種辦法獲得水資源。
改造地形。
它們用巨大的身體將植域的土層扒開,將多餘的泥土堆積在一起,植域的地形逐漸變得低窪,水資源往它們這邊流了過來。
所導致的結果是泥龍的領地變為了泥域,水躍魚的領缺成為了植域。
李陽看到這翹起嘴笑了笑。
雖然泥龍看起來和大岩蛇一樣是個傻大個,但腦子還挺好使的,搶不贏人家的地盤就改造自己的地盤,這也是適應環境的一種能力。
可水躍魚不幹了,雖然無論係統怎麼減少水資源,但這依舊是沼澤環境,不可能把這變成旱地的,植域也足夠水躍魚生存。
可是有它們明明是強勢的一方,為什麼要委曲求全生活在自己不喜歡的環境?
而且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還是耍著小聰明的泥龍!
於是水躍魚開始討伐泥龍種群,被屬性壓製的泥龍依舊輸了,它們被重新趕到了植域。
植域的水資源不足,泥龍迫於環境的壓力開始改變身體構造,也就是被動的進化。
為了減少水分的流失,它們由泥土構成的身體逐漸堅硬,不再像第一代那樣有泥水滲漏出來,而且為了抵禦住水躍魚的水屬性攻擊,身體表麵逐漸出現了鱗片。
鯉魚王的基因開始接手了進化的方向。
能夠看得出,雖然李陽沒有設置主副屬性基因,但因為鯉魚王的基因不夠強大,一開始泥龍的進化還是由大岩蛇作為主導。
然而現在迫於環境壓力,為了戰勝對手,鯉魚王的基因發揮了它的作用。
鱗片的出現能夠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而且還能夠抵禦水屬性進攻,不過這種鱗片和鯉魚王的不一樣。
它們更加的粗糙堅硬,甚至有著岩石屬性的力量,這讓泥龍學會了變硬技能,並且還能夠持續性的發動。
看到這裏時李陽的眼睛亮了,這就是他推演這次合成的初衷!
隻要將這種基因給大凶殘融合,就能夠讓它學會變硬技能了。
“係統,能不能夠將某一精靈的單一基因提取出來進行融合?”
“可以,不過需要該精靈的基因圖鑒樣本。”
浮現的對話框中給出了回複,李陽心中一喜。
不過前提是泥龍能夠成為基因圖鑒,也就是像熔岩鳥和海醜一樣,它們能夠進化得符合自然規律,並得到係統的認可。
將心裏的小雀躍收起來,李陽接著觀察泥龍和水躍魚之間的種族競爭。
泥龍的鱗片進化很緩慢,無法打敗水躍魚,沒有得到進化之力的它們,隻能夠在不斷生長和繁衍中改變自己的身體構造,直到第五代泥龍的破殼,它們的身體上才出現一層稀疏的鱗片。
然而此時並沒有出現係統的提示聲,說明推演的還不夠完全。
在這期間,泥龍依舊依靠改變地形的蠻力方式搶奪水資源,它們與水躍魚也展開了好幾次的戰鬥,一開始依舊打不過,不過隨著鱗片的出現,戰局也慢慢的扭轉——
直到第七代小泥龍的破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