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楊建國不到百年。
《大楊史》載:“昔者堯、舜以禪代,湯、武以征伐,皆南麵而有天下。四聖人者往,世道升降,否泰推移。當斯民塗炭之秋,皇天眷求民主。亦惟責其濟斯世而已。使其必得四聖人之才,而後以其行事畀之,則生民平治之期,殆無日也。五季亂極,太祖起介胄之中,踐九五之位,原其得國,視他國亦豈甚相絕哉?”
大楊的開國皇帝,以自身的力量登上帝王之位,建國之初,南征北伐。在任的十年,嘔心瀝血,攘外夷,而平四海,終於給後來的子孫製造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太祖薨逝後,繼任的惠帝減免賦稅,修生養息,穩定社會。惠帝禪讓後,賢宗開始大力發展生產,肅清官場,整頓秩序,國庫逐漸充盈,百姓逐漸富裕,安居樂業,正是一派好景象。
但在這不到百年的時間裏,與大楊塞北相鄰的大夏王朝,卻年年南下侵略,燒殺搶掠,對塞北民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你們都知道自本朝建國以來,塞北的異族朝廷,大夏王朝,年年侵犯我國邊境,對邊境民生有很大的影響。可半年前,大夏王朝皇帝李敬元突然暴斃,其三子,李元亨上位。那個李元亨繼位一個月後,突然派使臣前來都城示和,並且表示願與大楊通姻親以維持兩國的友好。”遊子方壓低聲音,仿佛他說的話十分機密。
“這我知道。聽爺爺說,那李元亨曾因為夏廷內部的權利鬥爭,被其父李敬元送往中原躲避。直到他十歲那年,李敬元成為權利鬥爭中的王者,他才得以回到大夏。但是又因為在中原居住過,所以他對中原文化的了解,比他的父親要多得多。”葉驚闌接過話茬,他雖不愛學習,可與爺爺之間關於天下形勢的聊天還是有的。
“葉兄所言極是。這個李元亨極其聰明,回朝後不久,就深得他父親的喜愛。成年之後,李敬元也將朝中的許多事物交給了他。這次李敬元突然暴斃,十分可疑,而李元亨更是排除萬難,才登上了這個帝位。”遊子方眼神深邃,說到這些離他們千裏之外的事情,卻似他親眼所見一般。
葉孤葉心中生疑,這位遊兄,到底是什麼人?
“那這樣不是正好,大楊邊境一直不堪其擾。現在他們主動示和,豈不是皆大歡喜。”葉孤葉看向遊子方,她心中直覺事情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果然她一說完,遊子方一臉苦笑說:“若真是這樣,那就好了。”
“發生了什麼變故嗎?”葉驚闌連忙問。
遊子方再次歎了口氣,心中想:“這事也算得上機密,但是過不了多久,恐怕整個大楊都會知道,現在說與他們,又有何妨。”
“三個月前,大夏朝廷的一封密函經官道以白將軍的名義,加急傳送而來。這封信是以李元亨的名義寫的,上麵蓋著他的私章。”
葉孤葉與葉驚闌的心提了起來,大夏朝廷是發生了什麼事嗎?為何李元亨要寫密信過來。
“李元亨在信上說,他的王叔與已故皇帝的愛妃,即現在的孝德太後,相互勾結,控製了宮中禁軍,進而囚禁了他,意欲謀反。”遊子方最後幾個字說的十分清楚,葉孤葉與葉驚闌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
“那他寫信過來,是要我們大楊出兵去救他嗎?”葉驚闌問。
“他在信上說,他早就預料到他王叔會謀反,所以提前布置了一些眼線,這封信就是由其中一個眼線帶出來。可是他即位不久,並沒有拿到實權,而他對大楊示好,也是為了削弱他王叔的勢力。隻是沒成想,他王叔會這麼快動手,而他父親的妃子竟也參與其中。”
“那這樣說,舅舅是要率兵去解救這個李元亨呢。”葉驚闌口中的這個舅舅就是鎮守塞北的大將軍,白先。
“照目前來看,大概會是這樣。”
看遊子方的樣子,他必定知道的比他說的多。葉孤葉心中對他更是好奇,忍不住問:“這樣機密的消息,遊兄是怎麼知道的?”
遊子方沒想到葉孤葉會這樣問,他一時語塞,隨即回答道:“這事是家父,也就是中書令大人遊道章所說。家父還說,此事陛下還在猶豫,白將軍也在來信中表明事情的真相還不知道,暫時不能隻憑一封信便出兵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