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體係和陣容體係是兩回事情。
或許說,陣容體係是為了戰術體係服務的。一個是局部細節,一個是宏觀大局。
比如你選出一套全球流的陣容體係出來,那你就得快速抓人,為前中期利用全球流的優勢四處帶節奏這套戰術體係服務。
同理,你選出一套大後期陣容,要和對麵拖發育,你就得前中期猥瑣穩一點打,少接觸打架,慢慢滾雪球搶資源,為運營打法的戰術體係服務。
如果你選個全球流,前中對線期根本不做事情,有大也不找機會飛。
選出個大後期,在英雄的劣勢期和對麵瘋狂打架,被對麵打成麻瓜,那你選擇這套陣容有個錘子意義?
因此。
一個戰隊的打法,首先就得有一套合格的戰術體係。
然後再尋找相應的陣容體係來配合它。
這就是教練要做的事情。
但。
最近一段時間老馬其實挺尷尬的。
他在隊伍裏目前一是沒有威信,二是遊戲理解不如雲洛陽深厚,教練的位置不好當。
因此最近話變得少一些,每天都在進行學習加深理解。
他現在個人來說,還是挺自責的,因為自己並沒有承擔教練的責任,教不出什麼好東西來,而是跟隊員們一樣,先做學生再當老師。
沒辦法。
雖然老馬遊戲理解很深厚,但受限於時代性,他的遊戲理解頂多比這些隊員強一點,還沒有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戰術風格,作為教練的確有點不稱職。
但雲洛陽和他一直在開發一套戰術體係出來,在雲洛陽的幫助下,加上自己對於遊戲的理解,慢慢有了一些想法和感覺。
依舊處於摸索階段吧。
其實這套戰術體係也一直是雲洛陽在研究的那一套。
既。
如何把運營與莽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具有自己風格的打法。(這套打法大家都熟悉,就是IG奪冠那套打法,莽與運營的結合才是王道!)
S2到S3初期都還好說,這是一個實力稱王的年代,個人實力強,就代表著冠軍可期。
像S3OGN春季賽的SVT,雖然faker的出道戰光環籠罩。但事實上,當時的SVT就是一直靠實力莽出來的隊伍,沒有任何運營,沒有任何戰術打法。
打了一個春季賽,從其它戰隊身上才慢慢學會了一些運營。
2013年OGN冒泡賽決賽,雙劫大戰第5把,人們隻記住了嶽輪慘遭faker絲血反殺,卻記不住前兩把KTC(KT戰隊的前身)是如何手把手教SVT運營的。
那兩把SVT被打得頭皮發麻,全程無招架之力。
要知道,按選手個人實力來說,SVT是全麵碾壓KTC的,上單大木,打野笨雞,中單faker,下路豬讓和福滿多,全是世界級別的選手。
但KTC就是靠著運營,前兩把SVT當兒子一樣打,就可以知道運營能彌補多大實力差距。
一直到BO5第三把,SVT才覺醒過來,決定放手一博,不再和KTC拚運營,而是開始莽夫到底,破釜沉舟以莽破穩,選手們各自拿自己最擅長的英雄,最終讓二追三,打出了第五把盲選局的雙劫大戰。
因此其實在S3時期,莽夫打法並不是不可用。
在個人實力差距較大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憑借操作彌補。
但到S4以後,英雄聯盟遊戲越做越平衡,職業選手之間的實力也越來越相近。
像S3那種SVT與KTB純粹的個人選手較量就已經很難出現。
畢竟就算遇到你faker,打不過你我還不會猥瑣嗎?隻要不和你拚,你也沒什麼機會單殺我。
因此在這個時候,運營的打法順應時代而生。
雖然運營打法很醜陋,但真的沒辦法,版本就是這樣。再怎麼逆天的選手,你也逆不過版本。
幾乎可以說,從S4到S7,玩莽夫的基本都要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