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洛陽這次回雲城並不是想回家。
倒不是說他是個連家都不想回的帶孝子,而是雲爸最近情緒不穩定,被家裏親戚們煩得心態不好。他怕這次回去,沒準真的會和老爸大吵一架。
因此這次回來本身就沒抱著回家的目的,一是送小龍蝦,二是看看高晨葉見雪雲未央他們,三是打算轉道去首都。
想著等老爸的情緒穩定下來,再好好說關於電子競技的事情。
畢竟中國家庭很多人也都懂,不能奢望每一個父母親理解你的想法和知道你的處境。因此有的時候,還真的需要時間去證明這一切。
雲洛陽上一世聽說過一個真實的故事(這是真的真事)。
在網購行業剛剛興起的年代,差不多是2004年的時候,一個80後年輕人抱著試探性的想法在馬爸爸的某寶上開始做網店。
當時的網店並不像後來那樣正規化和職業化,很多人都屬於兼職做。並且一個人挑所有的擔子,既充當客服、進貨、發貨所有的事情全部包攬,因此有的時候你得整天守在電腦前隨時等待客戶下單子。
那個80後年輕人在當時才20來歲,他目光獨到地覺得網購非常有前景。於是就在第二年初,也就是2005年正式辭掉了體麵的工作,整日在家對著電腦開始了做起了自己的網店。
一開始還好,時間一長。父母就覺得他是不是網絡成癮,一天24小時守著電腦,擔憂他是不是已經陷入了網絡世界不可自拔。
可能很多90後00後不知道,那個年代正處於網絡妖魔化最嚴重的時期。
電視上、報紙上、新聞上幾乎鋪天蓋地在批判網絡,將網絡視為洪水猛獸。很多磚家叫獸都在說80後90初是被網絡毀掉的一代,國家已經沒有了希望,沒有了未來。
而戒網所這種東西,也正是那個年代的產物。
由於長期被電視上這種負麵新聞引導,年輕人做起網店生意後,父母並不理解他的想法。為此雙方產生了激烈的爭吵,矛盾日益尖銳的同時,也讓雙方之間都產生了一條難以逾越的橫溝。
因為長時間和父母的爭吵影響生意,年輕人煩不勝煩之下,幹脆想著搬出去在外麵租了個房子住。
當時他做網店也有一段時間,並且生意還不錯,有了起色,一個月也能賺到兩三萬塊錢,有一筆存款。
在那個年代,一個月兩三萬,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
什麼概念呢?
2005年五大一線城市市中心的房價才一萬多一平,二環外頂多七八千。像雲城這樣的南方省會城市,基本都維持在2000-3000左右。
物價非常低廉,人們生活水平不高,工資都還處於幾百到上千不到的年代,15萬塊錢就能在地級市買套100平米的房子。
因此去外麵租房子住,對於年輕人來說壓力並不大。
說幹就幹。
沒過多久,他就搬到了另外一個城市,脫離家庭,正式開始了他的網店生意。並且天真地想著等以後賺了大錢,父母自然會理解他。
但事實卻相反。
按照道理來說,兒子這麼會賺錢,父母應該高興才對。但年輕人卻嚴重地低估了當時網絡妖魔化的影響力,以及全民抵製網絡,將網絡視為禍害的盲從性。
兩個月後,一個父親病重即將去世的電話將他打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