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手裏的肥牛肉不香了(1 / 3)

雲洛陽其實蠻喜歡和faker聊天的,這個少年本質上來說並不是那種少言寡語,不喜歡和別人交流的人。

隻不過對於陌生人他本能保持著警惕,所以看起來有些靦腆。

而對於雲洛陽,雖然兩個人都是熟人,當初在S3總決賽上幾乎天天都在打訓練賽,但那個時候的交流很有限,無法產生太多的交集。

faker的性格是謙虛中透露著一股高傲,可在雲洛陽麵前他高傲不起來,因為他其實是雲洛陽的粉絲。

以前因為語言不通所以有代溝有距離,現在有了翻譯軟件就能拉近很多東西,大家自然也能聊得非常歡樂。

歡聲笑語當中,雲洛陽還非常大方地請faker下午去吃飯。

他知道faker挺摳門的,身上也沒什麼錢,因此主動提出請faker下館子。

現在的韓國電競資本是真的不行,俱樂部一個個比WEA還窮,除了幾個老牌俱樂部,很多新戰隊成立沒多久就得解散,不然KTC戰隊也不會把卡靠和肉雞高價賣出去。

其實我們看2015年到2017年韓國俱樂部情況就知道,在這三年當中,就有好幾家中國資本的俱樂部。

比如老虎隊的背後是貓牙,SVT1被龍豬TV讚助,龍豬戰隊也是龍豬TV給錢。

後來龍豬TV差不多快涼涼,俱樂部甚至開始拖延選手薪水,直接導致一支2017年LCK夏季賽冠軍分崩離析。

可以說在LCK玩俱樂部,花的錢比在LPL少太多。

faker他們這些韓國頂尖職業選手如果不算賽事冠軍獎金的話,早期在韓國的工資可能跟LPL的二線職業選手差不多,一個月也就幾千塊人民幣的工資。

比如早在2015年韓電競協會就已經調查過LCK各大俱樂部的薪水,當時年薪能達到1億韓元的選手就隻有10個。

1億韓元是多少?

60萬人民幣不到,而LPL呢?

10億韓元薪水以上的就已經超過了12個。

也就是說,2015年LPL能達到600萬以上年薪的,已經有12個職業選手。

當然,這肯定不是純工資,而是算直播代言等各項收入。

但即便如此這差距也已經非常明顯。

而當時LCK普通職業選手月工資平均收入大概在一萬人民幣,一年收入是10多萬人民幣。

LPL在工資方麵平均是6000一個月,但如果算直播收入和各種獎金,一年下來大概是44萬人民幣,是韓國選手的四倍。

另外當時faker已經兩冠王,光一個faker的薪水就拉高了無數二線三線職業選手的薪水平均值,就可以知道當時韓國職業選手的工資待遇有多差。

真實的收入可能一個月也就五六千左右,畢竟韓國就那麼大點地方,就算有點名氣的職業選手靠直播和代言收入能賺幾個錢?

而普通職業選手沒名氣,連直播和代言收入都沒有,更談不上拿到多高工資。

據電競協會統計,在英雄聯盟50多名韓國職業選手當中,對工資待遇不滿的人達到了89%,而因為對薪資不滿,有62%選手考慮向國外發展,其中北美和中國就是他們首先地方。

像S5三星十子來華,都是衝著那比在韓國高幾十倍年薪來的。

因此表麵上看韓國職業戰隊風管無限,可要比財力,LCK真的可以算是弟中弟。

要不是英雄聯盟限製韓援數量,以LPL當時人傻錢多的勁頭,他們會拿著大把大把的鈔票把整個韓國LOL職業圈買光。

雲洛陽現在不缺錢,雖然他身上半毛錢都沒有。因為他的所有直播收入都存了起來,一分錢都沒有動,全部用來做希望小學的工程項目。

但他本身每個月的工資就不菲,這次來韓國也換了些韓元,請faker吃個飯還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