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唐曾經的榮耀(1 / 3)

如今雖然兩界山一片形勢大好,但其實,真正的妖族高手,還沒有出場。

那些妖族大聖,還在遠遠觀望,劉看山不死去,他們是不會出手的。現在唯一上的了台麵的,便是那隻在山巔吹奏號角的老猿,它是天仙境大妖,實力極強!

劉看山站在兩界山上,他望著遠方,心中一直在想一件事。

那就是他死了以後,大唐到底能不能守住兩界山?當初他去桃源仙境的時候,就曾經跟謝寶樹說過那個問題。大唐這麼多英年才俊,難道真的受不住兩界山嗎?

如今是大唐開國多年以後的大唐盛世,能不能擋住妖族?

大唐,是一個輝煌的傳奇。疆土廣闊,國泰民安,海納百川,八方臣服。

大唐的詩歌、書法、繪畫、音樂、建築等文化藝術傑作,無不展現出清明之治的絢麗、氣度、自由與自信。貞觀之治、永徽之治、開元盛世,幾代明君勤政愛民,禮賢下士,虛心納諫,杜絕奢華。

唐太宗李世民是盛世的締造者,濟蒼生,平海內,威德顯赫。史料記載了太宗的治國言行與成就。唐太宗曾對侍臣說:“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百姓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欲也。”

太宗積極推行府兵製、租庸調製和均田製,並加強科舉製,廣招天下賢士。他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名臣魏徵在廷上進諫了兩百多次,直陳太宗的過失,曾多次觸怒龍顏而不改耿直本色。

魏徵病逝。太宗親至魏徵靈前祭奠痛哭,並罷朝五日為魏徵舉哀,又命文武百官前往送葬。太宗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俎逝,遂亡一鏡矣!”

在民族政策方麵,太宗一方麵擴張疆土,另一方麵對蕃漢一視同仁。李世民曾說:“自古帝王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視朕如父母。”

太宗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唐太宗任命書法家褚遂良擔任起居郎,記載皇帝的言行起居。在一次與太宗的對話中,褚遂良說:“如今設立起居郎的職務,如同古代的史官,善行惡行都要記錄在案,以督促皇帝不犯錯。”

大唐也是文化極大興盛時期,南北文化融合,對外交流頻繁。當時的都城長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數十萬外國人僑居。貞觀時期,王朝對宗教信仰和外來文化持開放與包容的態度,儒、釋、

道三教兼容並蓄,其它宗教也得以自由傳播和發展。貞觀後期,“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千人”。

唐高宗李治在位初期以永徽為年號。高宗登基後勤勉執政,繼承其父唐太宗的各項政治措施,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

李治關心民生疾苦,即位時便告知群臣:“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高宗每天都要接見刺史,詢問民生狀況,以便及時調整政策。他崇尚簡樸、以身作則。

軍事方麵,高宗成功開疆擴土。使大唐的疆域達到最大。另外,高宗任用多位外族國王、貴族或平民為官,充分體現了大唐的國勢影響力。

開元王朝近三十年,唐朝進入鼎盛時期。玄宗勵精圖治,以道家的清淨無為思想治國,重用賢臣,改革吏治,大力發展農業,減輕人民負擔,對外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使得內外安定,國家進一步統一。

玄宗也提倡節儉,規定三品以下的大臣及內宮後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製作的飾物,並且遣散宮女以節省開支。他又下令全國各地均不得開采珠玉及製造錦繡,如有違者,杖一百。州縣長官不能舉察者,一律貶官。

通過這些措施,唐朝稅收增長,經濟穩定發展,全國糧倉充實,物價下調,人民豐衣足食。商業和對外貿易也十分發達,國內城市更加繁華,人口增長,國力空前強盛。

玄宗重視撰拔人才,對儒生十分優厚,並下令群臣訪求曆朝遺書,共覓得圖書近五萬卷,推動唐朝的文化事業邁向頂峰。他親自為《孝經》作注,在序文中寫道:“朕聞上古,其風樸略。雖因心之孝已萌,而資敬之禮猶簡。及乎仁義既有,親譽益著。聖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

大唐長安城,這裏曾“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裏曾“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日出時,高僧玄奘從這裏踏上傳奇之路。待日暮,詩仙醉,詩聖酣,一夜胡旋舞。東西二市收進天下貨,萬國來朝人湧滿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