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柄寶劍中最為珍貴的乃是工布劍。
工布劍是一柄軟劍,彎轉起來可以圍在腰間,好像腰帶一般;鬆開,劍身即彈開,筆挺筆直;若向上空拋一方手帕,從寶劍鋒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為二。
昆吾劍被王禪精心收藏,輕易不讓它流入民間。
孫武子精通兵、劍、縱橫3術,被王禪視為衣缽傳人,允許他以自己的名義傳授兵法。孫武出山的時,請求王禪將昆吾劍借給他用3年。
王禪叮囑道:“此乃凶器,用時須得仁主,即可一統天下,百姓怡然。如今,諸侯相爭,暴戾之氣正熾,此劍出,事不濟而生靈塗炭也。”
龐涓下山時,又向王禪借昆吾劍。
王禪心中知道,龐涓雖然絕頂聰明,但心術不正,因此拒絕了他的要求。
沒有想到,龐涓居然偷拿了昆吾劍。
等到王禪發現,龐涓已經在山下挑起了魏、趙、楚大戰,並大獲全勝。
王禪派龐涓的同窗好友孫臏下山勸導龐涓,要他不要妄開戰端,陷魏國於“死亡之地”,而要“連6國以抗強秦,扶周王以正天下”。
龐涓不但不聽,反而設下詭計,要置孫臏於死地。
後王禪親自下山,指點孫臏大勝龐涓,收回了昆吾劍。
東周末年,有秦國人冒充齊國貴族之後,混入鬼穀山莊,忍耐10年,終於得王禪收為弟子,又過了5年,與秦國勾結,火燒了鬼穀山莊。
王禪飄然西去,但昆吾劍等至寶也失去了蹤跡。
尉遲觀在地宮裏以外得到了本門重寶,十分高興。
昆吾劍果然不同凡響,抽劍出鞘,如幽穀寒冰,地宮裏燃燒得旺盛的火焰陡然間削減不少;左右擺動,一團幽光沿著劍脊遊走不定;通體光潔如新,沒有一點鏽跡。
細看劍臘上有細紋,一麵為龍紋,一麵為鳳紋。但凡好的利刃都有各種紋路,是在鍛煉中天然形成的。這好像是兵刃的胎記。認兵刃,認住它的胎記,就不會發生錯誤。
昆吾劍長4尺5寸,劍身首尾同寬3寸,脊高從厚,鋒較為鈍平,莖容雙手握,開雙刃,陰、陽劍各重2斤8兩。從重量和寬度上看,有點象刀,但總體上還是劍。
一年練槍,兩年練戟,3年練刀,10年練劍。劍是所有兵刃中最難把握的。所以玩兵器的高手,都必練劍。靈動飄逸且暗藏殺招,此為上等劍法。這兵刃似劍又似刀,將刀的凶猛和劍的靈動結合起來,沒有現存的劍法可以參考。
尉遲先生是劍術的大家,細細琢磨昆我劍的劍法,不覺在地宮裏呆了數天。昆吾劍不僅是一件短兵器,還是一件長兵器。劍首一凸一凹,可以將兩件兵刃連接起來,長近一丈。他試著在武庫裏舞了一回,一團光影,飄進庫房的陽光也幾近消失,梁柱間的蛛網被切成粉末。
從天下大局考慮,尉遲先生得此名器之後,放入了路過長安的玄天曉尊主的房中。自此,昆吾劍重新回到了桃花峪。
想到這裏,尉遲先生道:“此劍關係重大,不能落入他們之手。”
蘇夔心想,師太和先生口稱“他們”,不知除了玉麵神尼之外還有誰做出此等齷齪之事?難不成是……眼前浮現出智廣法師的臉,似乎熟悉,卻又陌生;似乎可親,卻又冰冷。了無寺主稱她為智廣,智通、智廣,難道她原是劍道的前輩高人,卻又為何流落江湖……心中頗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