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工程狂魔(1 / 2)

登月艙膨脹了一大圈,一個個氣囊將它緊緊包裹,又在發動機的反衝減速下,速度不斷減緩,最終在月麵上彈跳了幾下,安全降落。

氣囊內的氣體被釋放出去,登月艙底部伸出了六根支撐柱,深深紮進月球塵埃下的土壤裏,穩穩紮根下來。

登月艙的大門打開,一輛半米高的履帶小車從中行駛下來,緩緩來到月麵,立即開始了自己的采樣、分析工作。

這一幕通過月球軌道上的探月火箭,傳播到地球,顯示在靠牆的電視屏幕上。

張召副局長的嘴巴微張,臉龐有些呆滯,訝然說:“這就登月成功了?也太順利了吧!看上去像是有過好幾次登月經驗的一樣。”

他覺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登月時都沒有今天這樣順利流暢。

華夏前幾年發射的探月車嫦娥,登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個接一個,但在今天都沒出現,太讓張召吃驚了。

難道魔獸工廠掌握的航天技術,比華夏航天局還要高?

張召自己是副局長,非常了解華夏航天領域,知道它看起來依然排在第二梯隊,和歐盟俄國齊平,緊緊比美國弱一些。

實際上,在華夏航天局發射火箭高成功率的優秀成績下,潛伏著超多的問題。

最大問題就是每年加入的新血越來越少,導致航天局裏論資排輩的氣氛十分濃厚,追趕國際新技術就有些遲緩,抱著老的技術不放。

原因很簡單,誰都不敢冒險,老技術雖然麻煩,但有足夠的經驗,基本不會失敗。

運用新技術的話,失敗導致的數千萬上億損失,會讓支持新技術的官員背鍋,結果就是火箭發射依然運用三十年前的那一套。

官方如此因循守舊,得不到支持的航天商業化,也沒有太多進展,基本為零。

而歐美那邊就不一樣了,在航天局的大力支持下,私人航天公司蓬勃發展。

多年競爭下來,出現了spacex和藍色起源這種明星航天公司,特別是前者一年發射的衛星數量,比其它國家加起來還多。

“可惜,要是這枚探月火箭實在國內發射,肯定會被大書特書,無數報道會讓魔獸工廠成為大明星。”

張召語氣惋惜,朝著李修文勸說:“國內幾大火箭發射場,比南非這邊完善太多,李總可以考慮在國內發展。”

“既然成功登陸月麵,我們一人一杯啤酒,慶祝一下。”

李修文哈哈一笑,抓起了桌麵上的啤酒罐,沒有回答張召的建議。

國內有南非這裏開放?他在這裏什麼束縛都沒有,想什麼時候發射火箭都可以,想將跑車送入太空也是一枚火箭的事。

兩者之間根本沒法相比,李修文早就決定了,發射火箭這類事情,還是始終放在南非這種地方。

張召喝了一口德國產的原汁啤酒,感到整個口腔都是苦澀苦澀的。

他看出來了,李修文是沒有打算將航天這塊,放回國內。他身上的任務,可以說失敗了一半。

“李總,有人挑戰你了!”

鬱冰笑著說:“spacex總裁馬斯克在推特上說,將會在明年進行探月火箭的發射,不但要送上一輛月球車,還要將特斯拉電動車也送上月球。未來計劃開展月球登錄之旅,大力開展太空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