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2章 漁業爆發(2 / 2)

官聲臭了的話,絕對會被言官們瘋狂彈劾,這知府也做不下去。

“人人知道捕獵鯤鵬是個賺大錢的生意,這才會有很多人買船出海。朕將在津門設立收購站,專門收購價值不高的鯤鵬肉製作鹹肉幹,將來發生饑荒可以活民救人。

任何船隻若是隻取皮,而丟棄肉的話,朕會讓水師禁止它再次出海。”

朱由校可沒有忘記,接下來十幾年大明北方都是幹旱不斷,頻繁發生蝗災、水災,流民的數量會暴增到數百萬甚至千萬。

這些沒飯吃的流民,都是讓朱家皇朝不穩定的因素,數量越少越好,糧食儲備就極為重要。

曬鹽場的鹽幾乎沒有成本,人工用的是流民,隻要給一口吃的就行,因此製作鹹魚幹鹹肉幹的成本很低很低,花費很少,可以大規模生產並儲存起來。

陳聚歎服,麵色恭敬的說:“陛下愛民如子,簡直是千古明君呐,唐太宗宋仁宗都遠遠不及啊。”

朱由校哈哈一笑,不客氣的收下這句過於露骨的彩虹屁。

實際上,若不是他看過學習係統裏未來史料,知道大明會在十幾年後被流民軍攻入京師滅亡的話,他也不會真的將流民看得那麼重。

真說起來,哪一年沒有流民?就連京師的街頭,一到冬季都會凍死上千老弱乞丐。

朱由校仔細總結過崇禎剿滅西北流民失敗的經驗,得出一個結論,隻要北地氣候不恢複正常,上千萬人受災沒有吃食,最終產生的流民洪流會摧毀大明的北地。

因為天災而產生的流民,是無法徹底剿滅的,與其花費巨額軍費去剿,不如將沒飯吃的流民遷移到津門這種沿海地帶。

拖網捕魚,獵殺鯤鵬之類的行動,會提供海量的肉食,流民活下去不算很難。隻要有口吃的,很少人會真的去造反,大明江山就穩了。

至於跳梁小醜後金和草原蒙人,大明內部穩定,他們絕對沒有入主中原的可能。

在宦官們的推波助瀾之下,津門水師獵殺一頭鯤鵬賣出4千兩銀子,像是龍卷風一樣傳開。

普通百姓隻當做趣聞,沒法將它看做機遇,他們即使有心,也無法承擔價值千兩銀子的大型漁船。

但是津門乃至京師的豪門大戶,卻無法不注意。仔細探聽後,確定這個消息是真實的,一個個都蠢蠢欲動起來。

原先,陳聚訂製的漁船每天開海,捕獲幾千上萬石漁獲,製作鹹魚幹就引起了豪門大戶的注意。

他們自己並不喜歡鹹魚幹這種失去鮮味的食物,而平民們沒有多少餘錢,最多少量購買鹹魚幹代替鹽。

鹹魚的銷量不溫不火,始終沒有大爆,看起來賺頭不是很多的樣子。

因為豪門大戶自己沒有曬鹽場,要以每斤十文價格去朱由校的鹽場買鹽,製作鹹魚幹的成本居高不下,競爭不過有曬鹽場加持的低價鹹魚幹。

一頭鯤鵬賣出了4千兩銀子,相當於四千畝土地一年收成。

隻要稍稍計算就知道,花數千兩銀子錢買船捕獵鯤鵬的話,一次就能收回成本,接下來就是淨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