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又是一年(1 / 2)

":" 話說另一頭,蘇知嫻同樣帶著滿腹怒氣回了府。

她憤怒的不是失去了一個鋪子,那些就當是還了關氏的生養之恩也無所謂,她怒的是關氏背後睿王對蘇家的算計。

既然睿王能借著關氏的手來算計二房一回,那麼這樣的事情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畢竟他們二房的四個孩子,與關氏到底是親生母子女的關係,關氏占著天然的倫理優勢,若是拿著“孝義”的名頭來拿捏他們,幾乎是一拿一個準。

尤其是小八和小九,將來難免要讀書科考或入朝為官,口碑和名聲十分重要,若是將來睿王拿著他們“不孝”的名義來作文章,會對他們的前程造成巨大影響。

今兒她也是占著茶舍包廂裏沒人,才敢動刀威脅關氏,若是在外頭她絕對不敢這般明目張膽,否則那些衛道士的口誅筆伐就夠她喝上一壺了。

可笑關氏這個母親,也不知是真傻沒看出睿王的算計,還是明知故裝,為了固寵,不惜和對方聯合起來算計自己的孩子。

大約在關氏看來,自己是蘇知嫻等人的生母,母親要求孩子為她做些事情是天經地義的,哪怕那個要求有多麼地不近人情或者傷天害理。

反正這個女人向來自私慣了,從來隻有別人對不起她,她沒有任何不對的地方,有的話,那也都是被逼的,是別人不體諒她的錯。

正因為關氏這黑白對錯拎不清的糊塗性子,且加之她凡是隻想著自己好的極端本質,睿王要把她當作對付蘇家二房的一杆槍,那真是再容易不過了。

蘇知嫻深刻地知道,隻要有睿王和睿王府存在的一天,他們蘇家永遠都要受製於人。而隻要關氏還是他們姐弟四個的生母,蘇家就難免不落入睿王的算計之中。

睿王府家大勢大,蘇家目前自然是動不得,也無法以卵擊石。

但她得想個辦法,盡快徹底斷了他們姐弟四個和關氏的關係不可。最好像當初大伯和父親與蘇昭玥寫了斷親書一樣,如此一來,關氏就休想再借著母親的身份拿捏他們了。

蘇知嫻恨恨磨了磨牙,這件事需得好好策劃一番才行。

到時候她不僅要讓關氏“心甘情願”地寫下斷親書,他們姐弟還要占領道德的高地,讓世人挑不出蘇家一點毛病,還得誇他們姐弟孝順仁義。

與關氏私底下見麵的事兒,除了沈慕庭,蘇家的任何人蘇知嫻都不曾告訴,轉眼就要過年了,她與大嫂忙著料理年節之事,暫時就將此事拋諸腦後。

年前,沈家迎來了一樁喜事,大房的三姑娘沈玉硯奉旨下嫁謝四公子,蘇家作為沈家的準姻親,自然也受邀去參加了婚宴。

這是蘇知嫻第一次見著未來名義上的三妹夫,謝四公子長得十分高大俊朗,身上有武將特有的英氣和硬朗,即便斷了一臂毀了半邊容,依然不損其錚錚鐵骨的氣度。

隻瞧上一眼,蘇知嫻便知眼前的男子是一個真正的軍人,可惜英雄遲暮,謝四公子再也無法在沙場上一展抱負了。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於戎馬半生的將士而言,能夠活著回來娶妻生子安度下半生,未嚐不是一個最好的結局。

而作為新嫁娘的沈玉硯對下嫁殘疾夫君不僅未有半點嫌棄和不甘怨恨,反而有幾分真心實意,便是憑著這份通透的心性,她將來在謝家的日子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日子都是人過出來的,是好是壞,心態和選擇真的很重要。

身處高宅未必就會幸福,掉入泥淖也未必就是地獄,不同的人會過出不一樣的人生。

參加完謝沈兩家的婚宴,蘇知嫻歸府之後就幾乎足不出戶了,小八小九的學堂放了年假,大房兩個堂兄也暫歇了苦讀,一家人歡歡喜喜地準備過新年。

這是蘇家來到京城過的第三個年。

盡管過去一年蘇家麵對了太多傷痛和生離死別,可活著的人還得繼續生活,大家重振精神之後,俱都把這些傷痛藏進了內心深處,化作向上的動力。

可以說,經曆過風雨大浪之後的蘇家,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除夕夜,蘇知嫻帶著大房的兩個堂姐妹還有小八小九,並幾個丫鬟婆子,一起在大堂廳房包餃子,蘇懷仕與妻子坐在一旁逗弄不滿周歲的兒子。

小家夥長開之後,粉雕玉琢十分可愛喜人,是全府上下的團寵和心肝寶貝。

他見著人也不怕生,誰抱都給個笑臉,此刻正睜著圓溜溜的烏黑大眼睛依依哇哇地笑著,引得眾人一陣發笑,忍不住都想上前親他一把。

蘇鼎和蘇承兩兄弟坐在上首喝茶閑聊,看著齊樂融融的小輩們,堅毅的眼中也不免露出欣慰的笑容。

蘇老太爺和認了幹親的餘奶奶,如今就是蘇家的兩位老祖宗,全府上下都拿他們當菩薩一樣供著,十分地小心翼翼。

畢竟兩位老人年歲都不小了,之前又都經過了一番摧心挖肝的喪妻喪子之痛,雖說經過大半年的精心調養身體起色許多,但依然還有傷病在身,再怎麼精細照顧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