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把宇文邕這位年輕的帝王“伺候”得十分舒服。
大約一個時辰以後,大軍紮營之後等得有些不耐煩的宇文邕,終於看到先鋒軍主將賀若弼押著兩個人過來了,其中一個,韋孝寬看著十分眼熟。
“怎麼會是你?”
韋孝寬終於認出其中一位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子,有些不可思議的問道。
“哼,要殺要剮,悉聽尊便而已,沒什麼好說的。”
“他是誰?”
宇文邕疑惑的問韋孝寬,顯然,他並不認識眼前這兩個人。
韋孝寬不動聲色的湊過去,在宇文邕耳邊嘀嘀咕咕說了半天,後者的眼睛越來越亮,最後帶著審視和玩味的看著眼前之人,最後什麼都沒說,隻是揮揮手。
“帶下去好好伺候著,切莫怠慢了。”
……
高洋的葬禮,除了高伯逸與楊愔等極少數人以外,其他人根本不關心,因為最近有太多的事情,值得他們操心了。
唯一跟高洋有關的一件事,就是給這位帝王起“諡號”了。
所謂諡號,就是古人為了方便對曆史人物蓋棺定論,選擇用諡號來進行概括。這玩意西周時期就開始了,一直玩到現在屢試不爽。所有帝王無論什麼貨色,最後都有個諡號來總結他那或波瀾壯闊,或平平無奇,或騷出天際的一生。
總的來說,諡號是高度概括的,特別是帝王的諡號,除非是亡國之君,否則後代給先祖上諡號,如果不是太離譜的家夥,一般是不會給出惡諡的。
說自己老爹或爺爺什麼的是禽獸變態,總歸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不過現在給高洋上諡號,問題便來了!
高伯逸這廝明顯就是要當權臣,既然是當權臣,那肯定也是瞄準著“那個位置”的。這時候,究竟是打壓高氏皇族,給高洋一個惡劣諡號呢,還是維持以前的習慣,給一個說得過去的諡號呢?
采取什麼樣的態度,往往是跟本身的立場有關係的,當然,人走茶涼,高洋已經死了,哪怕他生前牛逼轟轟的,現在也威脅不了誰。
“太後,微臣覺得,先帝的諡號,定為孝武最好。”
楊愔硬著頭皮提出了一個基本上不可能被接受的選項。怎麼說呢,孝武帝啊,這個諡號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如果承受不起,那就是笑話了。
比如說東晉孝武帝,居然是被妃子勒死的!給他上“孝武”的諡號,簡直讓人笑掉大牙,難怪後世之人個個瞧不起兩晉的時代,這他喵的都是些什麼貨色。
“先帝讓以前的太後婁氏前往晉陽了,如何能稱為孝?這諡號特別不妥。”
高伯逸的馬仔宋欽道立刻站出來反對,毫不留情!
“楚王,你覺得先帝應該起一個怎樣的諡號,哀家也是好奇得很。”
乾坤殿內,幕簾後麵的李祖娥輕聲問道,聲如水滴入玉盤。
“先帝在位期間,齊國大治,先有民分九等,各行其道,後又編撰齊律,讓國家有法可依。
文乃治國有方,宣乃披荊斬棘,革舊創新,因此微臣認為,叫文宣甚為妥當。”
高伯逸麵不改色的說道。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