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在日本經曆的第一個元旦(1 / 3)

第十九章在日本經曆的第一個元旦

一提起新年,中國人就會想到春節。一百四十多年前,日本人也是過春節的。1872年12月3日,日本導入西方陽曆(太陽曆),不再使用中國陰曆(農曆),自此,日本人過春節的習俗就逐年淡化了。至今,仍有不少日本人把作為歲時年節的春節與陽曆的元旦混為一談。現在,日本人所說的新年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元旦。

如今日本人過年,還保留著一些傳統習俗。比如,日本人稱毎年的12月31日為“大晦日”或“除夜”,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除夕日”或“除夕夜”。一些日本店鋪在過年時也象中國人一樣有張貼春聯的習慣,隻不過在日本各家各戶的門前已經看不到春聯了。多年以前,日本人過年也燃放鞭炮,也許是為了環保,近些年在日本過年也聽不到鞭炮聲了,不過,在公園裏或海岸河川的空地裏也會有家長帶著孩子去燃放噪聲和汙染不大的小煙花。

元旦是日本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年的12月29日至1月3日為日本全國新年休假日。

在日本,12月31日除夕之夜要吃蕎麥麵壓的空心麵條,以祈求健康長壽。在這個晚上,日本電視台還有“紅白歌大會”,如同中國的“春節聯歡晚會”。12月31日“大晦日”的“除夜”,日本人普遍會祈求神靈托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日本人對此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鍾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鍾”,鍾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希望得一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凶。

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1至3日為“三賀日”。

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裏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新年是個“吃”的節日,然而日本人新年的吃法和中國有很大不同。在“正日”這一天,日本人的早餐很豐盛,主食以砂糖竽艿、蕎麥麵條為主;酒以屠蘇酒為主,同時也會有魚、肉、蝦、蛋等許多美味佳肴。此後一連三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這種傳統的新年習慣在一些信佛的家庭依然保留著,但也有很多家庭已放棄新年吃素的習慣,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麵條,其它日子裏隨著自己的喜好安排每天的食譜。

日本人過年的團圓飯和中國人的吃法也不一樣,雖然一家人也是圍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但大多數人家仍然象平時一樣釆用分餐製,即將多樣年菜裝在方形或者橢圓形漆器中,包括象征健康的豆製品、象征快樂的昆布卷,象征喜慶的鯛魚,以及生魚片、魚籽、海帶結、龍蝦等等,每人一盤,各吃各的。

過年的時候,一些喜愛延續傳統習俗的人家還會製做一些糯米餅,既年糕餅,把這些年糕餅疊放在一起,上麵放桔子供奉在房內,日本人把這種象征吉利的年糕餅稱為“鏡餅”。到了1月11日,人們就把“鏡餅”切成小塊,做成年糕湯或放進紅豆湯裏吃,這也意味著“過年”結束了。

過年的時候,很多獨門獨院的日本人家的院門上都會插上鬆枝,綁上稻草繩。俗稱“掛門鬆”,日語為“しめ飾り”(門鬆)。意思是“插上樹木迎接神靈降臨”。稻草繩象征著吉祥,也有的說象征著人們對稻米的感激。裝飾鬆枝的時間是1日至7日,這一期間也叫“鬆之內”。有些商務樓的門口也掛“しめ飾り”。到了十四或十五日時,要將門前的鬆枝和稻草繩取下來拿到神社或寺廟中燒掉。到了這個時候,年就算過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