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日本的盂蘭盆節(1 / 3)

第三十四章日本的盂蘭盆節

每年8月中旬,日本都有一個被視為僅次於元旦(新年)的重要節日,這個節日就是“盂蘭盆節”。在中國被稱為“中元節”,俗稱鬼節,中國佛教和民間的這個“節日”定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與日本的“盂蘭盆節”在時間上大致吻合。

“盂蘭盆節”來源於印度佛教儀式,在日語中稱為“お盆”,是日語“盂蘭盆會”的簡稱。

“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意為倒懸般的痛苦,比喻人死後墮落於餓鬼道中,腹大如鼓,喉細如針,饑餓難堪,如被倒懸著一樣痛苦。“盆”是盛載食物的容器,就是說:用這盆器盛著各種珍貴的百味美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不可思議福田之力以解救其“倒懸”之痛苦。此舉既可以為在生父母祈願添福添壽,也可以為亡世父母祈禱,願其脫離苦海福樂無邊,佛教徒皆可借此機會報謝父母養育之恩。

盂蘭盆節是體現孝道的節日,中國古代許多帝王非常重視,因此,古時候的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在中國城鄉也會呈現很隆重的節日氣氛。現在的中國人對盂蘭盆節已經談不上重視了。不過,在中國的各個寺院,這個節日並沒有失傳,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我國各地寺院舉辦的“盂蘭盆法會”比日本寺廟的法會還要隆重。

這一法會據說源自於佛經中目犍連救母的故事,故事說的是佛在世時,其弟子當中有一位名叫目犍連的尊者,在入定中觀察到死去母親墮在餓鬼道中,受盡饑渴之苦,尊者悲痛萬分,不忍母親饑渴痛苦,就用自己之缽盛滿白飯,運用神通送到餓鬼道中給母親充饑。其母見了白飯急不可待,當她開口吃時,突然由她口中噴出火焰,整缽的白飯都變成燒焦的炭一樣不能食用!目犍連見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而自己又無法解救,於是懇求佛陀慈悲救拔。佛陀對目犍連說:“你不要以為你有神通之力就能救拔你的母親!要知道娑婆世界眾生,一生都在積惡造業,罪根深重。如你想救拔母親,隻憑你個人神通之力是無法救她脫離出苦報的!你應當於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日,虔誠廣設種種供物飲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威德福力,拔濟母親脫離餓鬼道中饑渴之苦!”

目犍連尊者依隨佛陀所示,於每年七月十五日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以此功德,終於使母親得到解脫。當時佛陀也由於這個因緣講了一部《盂蘭盆經》。所以,盂蘭盆節這一天,佛教寺廟中都會舉行超度曆代宗親的法會,稱為“盂蘭盆法會”。

由於這個節日起源於佛教,除了寺院會舉辦淨壇繞經、上蘭盆供、眾僧受食等莊嚴的儀式外,我國一些學佛信佛的弟子和民眾也會有一些善舉活動,如:通過放生、供燈、念佛等把功德回向給祖先或故人,並祈願“先祖為主的所有眾生,能夠早日脫離輪回苦海,得佛果位。

對於日本人來說,盂蘭盆節是一年一度迎接祖先們的靈魂回家,供奉他們以示感謝的日子。日本的年曆上沒有農曆,所以日本每年的孟蘭盆節和我國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不是在同一天。

日本民間的祭祀儀式和我國民間的祭祀活動也有很大差別。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把這一節日固定在每年的8月13日至16日。

傳統的日本盂蘭盆節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8月13日是迎盆(迎え盆),8月14日、15日是盆供養(お盆の供養),8月16日是送盆(送り盆)。

8月13日傍晚時分,日本很多信奉佛教的人家都會點燃指引祖先靈魂回家的迎魂火(迎え火),然後在迎接靈魂用的“精靈棚”(“精靈”在日語中是靈魂的意思)裏備好各類祭品。

8月14日和15日這兩天裏,除了要確保供奉的祭品齊全和新鮮,家族成員還會聚在一起拜祭祖先。

到了8月16日,祭祀的各家會點燃送魂火(送り火),為祖先送行。

據德島縣研修生理事會王淑芬女士介紹,自從佐佐木理事長父母去世後,每年盂蘭盆節,佐佐木理事長都會請幾個和尚來她家裏做法事,由於佐佐木是他們家的老大,他的弟弟妹妹也會來他們家裏住上兩三天,陪同和尚一起參與念經和拜祭活動。